7.5/10。①二战:一群青年(以其中相恋的男女主为线索)放弃学业与工作毅然加入反抗当地&德国的法西斯组织的地下抵抗运动,过程中虽(因稚拙而)成效不大(男女主也最终牺牲)但也满腔热血与青春之朝气。②(优)美而诗意的高水平摄影&运镜/调度;几组剪辑/蒙太奇(如轮椅下坡狂欢那段)挺好。③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实在淡/拖(虽然这也增强了生活化氛围)&散(虽然这也增强了诗意氛围)。
9分。多得WMF让这部片浮出水面。宾卡这部处女作居然已如此娴熟,真遗憾还因此片被禁拍好几年。三次相逢:废墟长镜、两束追光、一次相印。热爱冷笑话的轮椅摄影女孩应该多少有导演自己的投射,机敏而明晰地观察着每一个人。//背景设定在二战后期,作为德国仆从国的保加利亚被英法空袭之后,反法西斯游击队的零星小组作业(基辅解围,1943年的第一场雪)
35mm
怎么随便被朋友带去看的名不见经传的前苏联电影都这么强,太可怕了
纳粹占领期间地下党青年们搞破坏活动的故事。豆瓣的剧情简介写得好像很燃,实际上挺丧的:接头暗号背错了,定时炸弹放好了却没有炸,看芭蕾舞女看傻了忘了撒传单,敌后活动不太成功但搞三角恋很来劲,奸诈狡猾的敌特获得了组织的情报引得组织错怪同志将其开除,最后男女主还都死了……绝望气息和绝望中的反抗精神表现得的确很好,远超宣传片的境界,触及到了“反抗的境况”:底片可能就是罪证,情书同时也是遗书……画面实在太美了,从第一个镜头(一个街头奔跑的年轻男子中弹倒下,镜头不停,转向建筑、天空……)开始,全程都非常漂亮。男女主的两次相逢的场景里两边的来回视角切换、手电筒光圈的舞蹈(与芭蕾舞台上的光束对应)简直新浪潮。而女主在白桦林中听读男主的情书/遗书的场景、轮椅妹妹下坡时的运动镜头完全就是卡拉托佐夫的真传啊!
没记错的话电影里某主人公被德国人抓住后把手缠满布再点火烧来拷问,好象也只记住了这个镜头。
年轻的目光怎么会只看得见传单与引线,他们还有懵懂的爱恋与美感来不及体味。想起舍皮琴科的上升,镜头人物的柔醉与看似细枝末节的关怀。悲剧常在不需要被看见之处,也许这就是感知被爱即无憾的原因吧。不过群像太乱花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