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这么好的电影居然是十年前的了。还记得那年初三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影院,看的就是这部电影我和HL看了十分钟就偷偷的跑出来了。那时候的记忆还停留在街边流浪汉似癫非癫的那句「霍元甲,你嘛时候成为津门第一?」从个人荣辱上升到民族荣辱,并且上升得一点都不做作,这是一种难得的功力。
85/100光芒四射的导演剪辑版,李连杰以武入哲的代表作,于仁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霍元甲,从青年的傲气到中年的心平气和,开始悟道,过程转变很精彩,袁和平的动作更是锦上添花,几场动作戏精彩至极。
怪不得霍家后人看完这部电影生气……
武打动作场面惊心动魄,尽管霍元甲的故事熟透于心,但是这部片子拍得很抓人,挺好的。
孙俪的大银幕表现总是没有在电视剧里亮眼,这次的盲女还是一样。回到故事中来,感觉导演想阐述的人生哲理有些太大了,通过一部作品要传递给观众的道理太多了,所以让人在观影时感觉霍元甲的塑造有些失真,太过于说教,这是我的体会。
我还是比较喜欢李连杰的……比甄子丹帅啊
主流大片,可是节奏比文艺片还慢。里面霍元甲是爱孙俪演的那个角色么?在濒死体验里还出现孙俪。片子的亮点出现在农劲荪奥比音和田中身上,把配角刻画得这么伟大主角的光芒到哪里去?想说霍元甲是天津人吧,可是片子里只有那个疯子用天津话碎碎念,搞得不伦不类。看在乡情和最后的主旋律份儿上给3星。
那时“用武术为国争光”的题材还没泛滥,后来的《叶问》四部曲每一部都是这个套路。动作戏很精彩,结局没处理好。霍元甲都中毒了还要打,给人的感觉是他几年的归隐生活都白过了。
也许是导演想表达的太深奥了,我不太能感受理解,总体还行吧。
看了三遍才看全……武术从来不应该只是动作而已的。修心比修身更重要。尚武精神可以从纯粹的杀伐中挣脱,升华,通过技艺的切磋比试,来阔大人的心胸,是不是真的可能?嗜杀如果是自然进化的选择,那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会不会连生命力也随之消散?
6/10。大量擂台比武场景诠释着暴力美学的舞蹈化,如英国大力士一记直冲拳打来,霍元甲右掌接拳,侧上步绕其背后再顺势左拳将其推出,还利用拳台围绳的弹性迅速移动;枪术比武时利用短枪的灵活应变性,缠、拦、拿和扎逼迫对手一气之下将长枪折断;击剑对决那段潇洒柔美,将剑穿进洋人护腕里一绞令其脱手;相比和秦爷的生死之战,霍元甲愤怒、狂暴,一记重拳打入前胸,力量穿透后背,自己毒发倒下前对日本武术友人收住了那一拳,铭记了武术的最终目的是点到即止、以德服人。导演剪辑版无非增加了一股说教味,特别是将女性客体化为理想对象的男性凝视过于强烈,月慈的瞎子形象隐喻她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被作为观看客体,赋予母性教育的功能,她把霍元甲唤为‘‘阿牛’’一般与世无争的侠士,为他急着插完的秧苗重新赋予生命,帮助英雄完成出世、入世的转变。
就......能把一个武术大师的传记拍得如此生硬和煽情,其实还挺离谱的。怎么说呢就好比在饥荒年代你饭都吃不饱还强行喂你吃一把精神鸦片,告诉你习武爱国就完事了。
剧情改编的有点过,还是应该更贴各原本的人物会更好。
【武大】俯拍的特效让我想起了《纽约黑帮》
看电影看来还需要看导演剪辑版的比较好,要不根本不知道电影在说什么。。。前面虽然说教意义很浓,但是中间的打斗简直精彩的一塌糊涂,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是李的收山之作。
除了剧本和演员演技,其他都不错。李连杰前半部分的演技实在糟糕,也许他只适合演一种角色。最精彩的还是比武场面。
KTV里看的~汗~一个人配音。。。好歹我在网吧又补了一遍。。。
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就是匠气过重,像是学生按照老师给的题目写出的一篇标准三段式作文,说教意味满满,呈现的主题和内容都非常刻意,难怪当初遭到霍家人投诉(编剧戏多)。同样的时代背景、人物传奇、武学精神,跟二十多年前同样由李连杰主演的《精武英雄》一比立刻高下立判。
@前滩MM,原来范总早就是霍元甲的好基友了啊!噢不,是好诤友;拍法太“单纯”“幼稚”了,把老外全都写成无脑笨蛋并不能真正扬我国威,真的难怪霍家人不满意,也许用徐浩峰的逼格来拍兴许会层次上去一点;桃花源情结(往好里说的)是不是某些人过不去的梗了,敢情是务农几年就能治好所有的心理困境;当然比起那些个假把式的武侠片,本片的武术水平当然实力与观赏性很强了;2006年龙标片,重映策展思路MM真是辛苦了
故事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听说还可以(前半部分没看,据说能看出霍老师的性格变化和成长)单单说武打确实挺精彩的。一直对这样的片子不甚感冒,但是在C老师的指点下看了,觉得打得确实很出花,有力量型对抗也有功夫的巧妙,中国的翻转腾挪花式繁多跟外国的一对比显得幅度又大花样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