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足迹 我和电视电影十年(2009)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自1998年,刚刚拍完电影处女作《没事偷着乐》的导演杨亚洲携手著名笑星刘振华为电影频道拍摄了一部特殊的影片《别了,冬天》。这种既不同于常规电影,又有别于电视剧的崭新艺术形式,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电视电影。中国的电视电影也由此在北京这个飘雪的集结中蹒跚起步。1、章一 起步:如履薄冰 2、章二 获奖:身份认同 3、章三 观众:为你喝彩 4、章四 技术:领先时代 5、章五 设奖:百合盛开 6、章六 创作:聚焦现实 7、章七 收视:系列领军 8、章八 导演:伴我高飞 9、章九 自信:走向世界 (CCTV-6特别节目 2009-05-08)...

-
- 主演:
- 类型:
- 励志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8
- 简介:
- 理解编剧和制作方的初衷,想用一种家常而贴近现实的手法来刻画基层民警的艰难,但是编剧对于生活案例的堆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首先,堆砌了太多社会负面的情绪,但是又没有将这种情绪给出适当的排解方法,反而在这些案例里警方的束手无策和委屈,并不会加深观众对于警方的体谅,却进一步加深了作为执法者并不能保守法制底线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吃亏的都是老实人,要获利就得撒泼打滚的错误观念。其次,用家庭矛盾的伦理来软化执法底线的手法,表面上看是把角色柔化了,实质上是拉低了剧情的档次——尤其是里面很多婆妈伦理剧的手法加入,并没有把角色显得人性化,反而把角色和事态弄得犹豫拖沓,并没有达到人性化执法的原始目的,反而彻底打破了执法民警用法律条规做规则最后守护者的该有形象!...
- 评论:
- 如果是想体现民警当下工作的辛苦和困难,有点用力过猛,呈现出来的问题太杂太多也太浅,民警工作中困难和条件艰苦,显然不是靠民众对警察多点理解就能实现的,相反,想靠凸显这种焦点来转移真正的矛盾,让我有点作呕……如果是想表现年轻人初入职场的成长呢,又有点过于肤浅了……这剧里没有一个坏“前辈”,都是各种爱护的“好”前辈,这咋可能……美化得也太虚假了。唯一不错的是,展现了找关系、歧视女性这种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弊病,但是呢,根本没有正面回应,直接打哈哈过去了,用宏大话题掩盖了,更让我无语🙄“走后门、找关系”是为了锻炼年轻人,“不尊重女性”是因为嫌疑人就是很狡猾不值得尊重?国产剧的标准是不是放的有点太低了?稍微贴近点生活、不走爱情线的路子(还不一定)、搞笑点、镜头语言像模像样点,观众就得拍手叫好?
- emmm 这真实吗?就我遇到的,以及fc期间所有我看到的视频里,jc可没有这么唯唯诺诺。还有,编剧和母亲这个角色有仇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