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故事,同一导演,不同演员,只能说阮玲玉演得太棒了,胡蝶演得都是一愣一愣的,我还以为她是忘词了
中国资料馆修复版,吴永刚翻拍的有声版神女,两部连看差异明显高下立现,默片痕迹很重,配乐过满且有些地方不合适,胡蝶此时过于丰满富态,与凄婉的阮玲玉比还没开演批判力度就大打折扣,校长选角失误醉态百出,老上海夜景也不行,剪辑生硬,有声版表现力感染力远弱于默片版,值得当影史典型案例来纪念
真得是30年代对有声片的尝试啊,很多地方保留无台词倚靠动作的表演,关键之处(写作文点题阐述观点之处)对白倒是蛮完整的。也可能是有意而为之,起到启蒙开化的作用。蝴蝶饰演的“神女”,有一种刚强和坚硬的味道,(如果不是角色限制怕是直接和章打一架吧?)难免令人在观影时无法产生对(阮玲玉版)这位女性的无限悲悯,倒是觉得她有一丝坚强不屈的态度。两版放在一起做观影比较应该会更好看叭~
有了对比总是会显得惨烈,尽管实现了有声化,故事也有所延展与丰富,但体型堪比名气庞大的胡蝶那完全不对路的风情及影片本身叙事上的不连贯,都止不住地让人时时怀念起阮玲玉与原版默片的好。
演员实在寒碜
只能说跟《神女》的差距还是太大了
睡了一会儿,醒来发现和神女的剧情一模一样。蝴蝶演的好呆OTZ,先入为主地喜欢无声片版本,and我爱阮玲玉她演技真的太好了
按《神女》的故事,延伸了结尾,故事有了丝希望却少了批判,与阮玲玉比,胡蝶身材走形世井气浓,演员一张口就泄气,看完后反而怀念默片了。看来技术进步不能代表一切。
帮bma/pfa做字幕翻译有幸顺便看了。处于从默片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时期,展现了很多两者间的冲撞和融合,挺有意思的。豆瓣上的点评竟然说胡蝶胖,丑???
《神女》翻拍,同样是演母亲与妓女的双重角色,胡蝶的气质跟阮玲玉大异其趣。经典的三角形构图依旧保留。有声技术之下,原作含蓄典雅的风格几乎消失。
偶然看到这部作品,觉得还可以,哈哈哈
一部看了让人更怀念《神女》的翻拍残片,外景的背景墙上全是新华出品的海报广告,张善琨不愧是做生意的牛人
2021.4.7《神女》有声版。叙事拖沓浮于表面,胡蝶雍容典雅身姿缺少了阮玲玉自身携带的凄苦感,演起妓女来逊色不少。声音出现后配乐活跃了画面,前半部分爵士乐冲淡了应有的情绪铺垫。胡蝶的妓女也过于主动,母性的部分较少。此片突出时代对女性的凝视。棚内搭景痕迹过重,失去了街头的现实感,有趣的是欧阳予倩蹭了把《桃花扇》宣传。后半部分基本原搬《神女》,还是表演对比差异明显。结尾把归结于现实黑暗修改为母爱,冬夜订婚日窗边偷看离去。表演和叙事都低于《神女》的深刻性和艺术性。
因为最后一段加戏再增加一颗星。胡蝶的表演不及阮玲玉。章志直和黎铿的表演自如。从无声片到有声片,声音的运用还不纯熟。
多年前看的,没标可能是因为对比实在是太惨烈了,除了女主基本都是原班人马,阮玲玉就是女神本神,胡蝶这戏里一脸痴呆,到老我都没觉得她演技好,她是有时形象气质好的明星,适合她气质的戏才行。有时翻拍哪怕是大导本人都不行,所以演员才是最后成就戏的人。
配音和图配不上节奏尴尬演员也选的不行
胡蝶太差劲了
没有翻拍的必要,雪夜一场反而拍得很好。
胭脂泪复刻神女,情天血泪复制恋爱与义务,但无论胡蝶还是袁美云,都只能愈发衬托出阮玲玉的绝代风华
前面挺好看的。结尾意思还ok,然太无美感。校长演得实在不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