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幕版,仍然十分享受,橙黄与幽蓝的冷暖色调、或激昂磅礴如史诗或回转低沉若心声的配乐、船行于汹涌海涛中的紧张调度(激流湍急暗示主角内心的挣扎),无不透露着超前于时代的电影质感。
非常质朴感人,画面的构图真的很美,大部分海上的镜头前景与后景动态反差非常有视觉效果,结局主人公跟仇人友好的方式结束了,我不太相信这样遭遇过如此不公悲惨的事可以放弃对仇人的报复,即使是面对无辜的孩子时,这样的结局也不算是美好,瑞典的自然光线让画面有画般的美感
0204Restauré2015parSvenskaFilminstitutetàpartird'unecopienitrateteintée,avecintertitresenallemand,déposéeparleBFI.Lesintertitresoriginauxontétéinsérésdanslenouveaunégatif,dontunecopieDesmetaététirée,utiliisantlescouleursnitrate
7。那个年代敢用这种实景,果然是电影刚起步不计成本的年代
http://filetram.com/arsenevich-victor-sj%C3%B6str%C3%B6m-terje-vigen-1917
实景拍摄,造价不菲,瑞典人真是能烧钱。剧情张力自不待言,冷暖色调渲染气氛,钢琴伴奏克制情绪。史实细节助于理解——男主迫于生计:1809年,英国封锁与法同盟的丹麦(挪威)之海域。男主被俘归来:1814年,拿破仑的第一帝国覆灭。
瑞典电影的起点有多高!李安好像说过,电影最怕三个事儿,孩子、动物、大海。瑞典电影人一开始就选择汹涌澎湃的大海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史。本片情节也比较曲折,也有表情,有打斗,画面构图还挺讲究的。
NordicCinema.10.08
4.5drawinguponScandinavianlandscapesandliteraturewithdignityandintelligence.
3+讨海人第二弹之斯约斯特罗姆改编易卜生四幕短剧,古朴稳当,叙事流畅,闪回与特写都领先时代。共唱和爱与恕的主题也美。//补一点历史背景:19世纪初丹法结盟与英开战,挪威作为丹麦附属国也被英封锁了海岸,仅1807-1809有7万余挪威人饿死。1814年,挪威被属于反法同盟的瑞典攻占,则是第三幕的开始。
56分钟版。声轨很奇怪,明显不是当年的版本,有很现代的声音设计思维,于是8分钟后静音直至看完,片尾修复信息说到这是2007年录制的声轨。每个画面都让人惊艳,令人惊叹、心旷神怡的大量外景,深景深,独特的空间运用,动作方向多变,充满自由的创作气息,不过不少取景的舞台味扣了分。受不了其一是像诗句式的字幕卡,除了49分钟处两句和52分钟处一句,都不是台词,都是全知叙事者视点,翻译成英文的字幕都看得头疼,很多生词,一刷也没心思查字典了,靠蒙;受不了其二是比后来的《幽灵马车》舞台化严重得多的表演。啃着焦糖葵瓜子看的,难忘!
2022-02-14易卜生按图索骥。没看过剧本,但就当时的设备来看,能在海面上拍摄绝对驰重金打造了,只可惜了没有配乐,少了点电影魅力。
瑞典默片黄金时代由此片肇始。精巧利落的剪辑和调度,真实紧张的实景高难度拍摄,维克多绝妙的表演,另外,片源的配乐简直碉堡了!
"SwedishD.W.Griffith",海港的一些镜头充满冲击力,那个时代的北欧电影几乎风格独树一帜
1917拍这样的大海场景还是令人震撼的。编剧是《玩偶之家》的作者易卜生。我看的是2004年发现的nitrate修复版,tint不论在情感层面还是在时间表述都不连贯,大约应该是跟胶片褪色有关。
默片演员不容易,每个人都得把眼珠子瞪得要掉出来
我只被结尾突如其来的slut吓到了...
寓言一般的剧情,饱满的故事。拍摄方面虽然是实景,但还是太粗糙了一点,尤其是部份的段落设置,太简单了。
墓园其上,海上日升,在战争的毁灭和仇恨中重生,需要爱与原谅。瑞典的老人与海,TerjeVigen面对的是哈姆雷特式的永恒难题,大海是情绪的最佳载体,一位海中劳苦求生的孤独老人,简直是关于瑞典命运的经典寓言,虽然英船上升起瑞典国旗有点可笑,但也不枉是易卜生编剧。
碉堡的配乐伴我度过了这充满戏剧张力的瑞典影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