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电影的开始,大多源于共担苦难;男同电影的开始,大多源于分享放逐。有的人被赋权,有的人被剥权,没有人自由,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凝视惊涛骇浪,不够勇敢,蜷缩回庸常的生活,然而不自由的生活,安逸也如坐针毡。祝每一个你,你们,携手乘风破浪。
不要轻易观察一个人,因为太容易爱上她
最后那一幕,不就是正在影院无声流泪的自己吗。看与被看之间,皆是情欲,皆是妄念。再次印证,深情即是一场悲剧。
能够搞定难缠甲方的唯一方式就是爱上他/她
2019年度姬片,看完了久久回味余波荡漾,满脑子都是诺米梅兰特的帅美脸(划掉)其实是电影的油画质地,像看了场画展,很高级。营造这种氛围的是全片用光都是自然光和烛光,以及清晰的音效和环境音(一定要在影院看)阿戴拉哈内尔最后一场戏直接个人整崩了,在影院大哭bravo!说女版CMBYN不太懂,难道因为都有钢琴戏和借书戏?有人说电影有厌男情节,完全不同意,厌的难道不是包办婚姻?不就是没有男的出现吗?很多gay片也没女的。
篝火阿卡贝拉人群中对望迟来的吻油画无男性乌托邦的崩塌四季四季!被一切设计精准打击恋爱一场热病(并且美丽女孩没有剃腋毛!fascinated
这片最成功的地方大概就是把一个差不多的故事用“我比你们高贵”的法式风格拍了出来,衬得【Callmebyyourname】廉价而且粗糙,尤其是结尾音乐会维瓦尔第《夏》响起的那场戏,跟着飙泪完了之后回想起其中的妙处,就本能地觉得另外一片结尾用口水歌煽情之低端。类似的妙处还有很多(比如那场裙角着火的戏),得益于强大的编剧功力,整个文本充满了古典小说式写法的隐喻、互文(比如“你看我时我也在看着你”)和双关(其实片名就是个双关),而且用一种高语级的文绉绉的法语呈现出来(没有字幕我已经很多地方都跟不上),加上切合剧情的纯自然光和烛光布光和古典式画面构图和运镜,整部影片的气质把握是十分精确的。然而,影片内核其实就是两位女主一次人生交集,用这么多精美高雅的包装反而减弱了代入感,也注定了它曲高和寡的命运。
预定年度最佳。三个人一起读Orphée和Eurydice在冥府那一段绝佳。“Entreamouretsouvenir,ilchoisitsouvenir”,“c’estunchoixpoétique.”Eurydice灰飞烟灭那一刻和之后告别时关门,回头,白裙形象永远消失互文。为什么画家之前没有见过她穿白裙的形象,却能想象那若隐若现的画面?答案就是她在人工制造永远的告别、想象分离,只有带着这种痛苦欲裂的想象,爱情才到达一种不可能的顶峰,从未有过的深刻。爱的顶峰是一种燃烧和灰飞烟灭的欲望,是拉康的死亡驱力。只有永远的失去才能锁定爱情里长久渴望的“永远”。油画、节日仪式、歌剧、裸体与铜镜,为的都是——只书写诗意的爱情,绘画在这个故事里代表着logos蕴含于pathos。
拍得挺好,但就是无感惹
#72ndCannes#今年戛纳的第二部满分作品,又送给了一部赛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影片!影片在极小的格局里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大文章,有着高度集中和戏剧化的结构,大部分时间仅有三个角色(画家-女孩-女仆),而且全片男性出现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分钟。主要内容都集中在画家和女孩的关系上,写得细腻至极。阿黛拉·哈内尔贡献了极为精湛的演技。影片有着极为美妙的画意摄影,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的峭壁,波涛汹涌大海,对应着人物内心的荒凉与社会环境的压抑;而室内的烛光则被以古典主义绘画的方式细腻地捕捉。影片初看就是一部古典风格的室内剧,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历史中被压抑的女性的声音与身体”这一主题浮现出来。人讨论俄尔甫斯冥府寻妻故事的那个段落可谓是中心思想。结尾处的凝视,恐怕是维瓦尔第的音乐在电影中被用得最为催人泪
#Cannes19#Celine是那位从没让我失望过的导演,看过这个彻底爱上AdeleHaenel了。拍的无比的细腻,绝不是某某的女版。
这片子好欲,后劲好大。不知道是不是法文暖气开太足,看的过程中一度热到浑身冒汗,总是想起一个人,连呼吸都变得很急促。虽然戛纳拿了最佳编剧,但觉得最出彩的反而不是剧本。对于这样一部都情绪共振的片子,任何情节上的硬设定都会让它变得匠气,只需要跟着氛围走就行了,justgowiththeflow,那种美是渗透银幕直击内心的。导演真的太温柔了,看到这样一封写给前任的情书,我真的要现场表演一个猛汉落泪,这是什么神仙爱情。
摄影真是突出,自然光和烛光的内景戏,美到不行。甚至外景也很漂亮。同时。阿黛尔的表演也很棒。故事胜在情感细腻真挚
精致、优雅、古典美。两位女主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桎梏下爱得小心翼翼而又热烈缠绵,既有隐忍柔情也有惊涛裂岸。阿黛尔幽蓝色的裙摆在暗夜中静静燃烧的一幕真美啊,想说今年同志电影的最美画面就是它了!(从剧本到结尾镜头真的很CMBYN...)
这可能是《阿黛尔的生活》以后我看过最好的女同电影。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每一次情绪的波动;古典如油画般的质地,渗透着绵绵爱意;两个精致到不可方物的主人公,即便不说话只是四目相视,都让人心里仿佛燃起一团火焰,久也无法熄灭。
1.她看着画中的她拿着那本画着自己裸体素描的书,还特意把手指放在那第28页,她微微一笑;2.她在剧场听着她曾经简单弹过片段的管弦乐,又哭又笑,她哭她笑,不仅仅是因为音乐本身,更是因为那个她;3.她们在离别的前一夜,躺在床上相视谈话,她们说,不要睡。她们贪恋着她们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夜晚的每一分每一秒。
4.5;自然光+烛/火光的摄影美得惊心动魄,构图舒适,油画质感极富古典美,剧本格局虽小却满含高浓度戏剧元素,表演细致入微到屏息凝神。两大主旨:1、凝视与被凝视——视线交缠中的火花,「凝视」的主/客体发生变化,画作从僵硬流向生动,情感同步唤起;「创作者」的主/客体随之变化,在埃洛伊斯的凝视下,玛丽安成为自己被画的对象;分别后“重遇”,一次以画为介质实现,另一次结尾玛丽安/摄影机/观众三重视线的汇合,高光时刻。2、俄尔甫斯冥府寻妻的典故运用,搭建起画家/小姐/女仆的女性世界(语义丰富),俄尔甫斯会回头是缘于诗人的选择,铺陈她俩分别时的那句“请回头”,并呼应结尾俄尔甫斯与欧律狄克道别场景再次被呈现。最爱:1、两处着白衣的埃洛伊斯幻象;2、篝火聚会上的诡异配乐与裙子着火,转场到山洞后拥抱。
“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转瞬即逝,比如一往情深”如此缓慢、纯粹,却又如此撩拨、醉人。“当你注视画中人,我又注视着谁?”对白如诗、情义如画,深情就是自己被火焰吞噬,而眼里全是你。篝火短短那一幕,便值5星。这个年代还能出现这么一眼万年、优雅复古的爱情,那是连《阿黛尔的生活》《卡罗尔》可能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你可记得爱人滋味?我会回答,记得,而且从未是过去时…”
对不起走错片场了。我撤退。你们继续。恕没看出来“情感细腻真挚”,只觉得这里面没有真人,都是导演的摆拍道具和象征符号。
爱是你凝望我时,我望向你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