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应该是伯格曼的第一部彩色片吧。相当荒诞的闹剧,搞笑说不上,不过挺有意思的,第一次看到伯格曼配乐用上了爵士乐。还有BWV1068-II
葬礼有点派对气质在的,遗孀上来说着同样的台词,一模一样但与众不同,一模一样都是一个德行,大厅里各种女人各种姿态。大师奇怪的女人关系,轮流转正。评论家和其中一个在大师卧室围着屏风追逐,以舞蹈和观众描述xa避免审查。评论家也很好哈,本子!红色长羽毛笔!举手投足娘娘的,呀,啊,nei,因为目视前方,常磕磕绊绊,刚来就撞倒雕塑。关于有人要谋杀大师这件事,哈,哈,哈,哈,哈,哈,哈,夜晚戴黑纱乱开枪的女杀手。阿德莱德夫人射击雕塑会流血。艺术家的永生在于传记。游泳的部分,鹅泳圈,用手划水,水里穿好衣服,还对鹅点头致礼。泡泡澡,找黄蜂,到储藏室发现菲利克斯给妻子阿德莱德的信,如果有一天我的艺术没落请杀死我,掉落是雪茄点燃了烟花,整座复杂结构的宅子乱成一团。总之好荒诞好幽默蛮轻松的特别喜欢。
7.7;既《夏夜的微笑》後再次看到Bergman與Tati的些許聯繫
这居然也是伯格曼的,无法想象啊。场景很戏剧很闹剧
老伯拍出了老费的感觉。又见女性群戏主导。艺术家的才思枯竭是伯格曼电影的主题之一,这次通过侧面的轻喜剧来表现,总感觉有点不着调。伟大的沉默三部曲与《假面》之间一出轻松的练手之作。
what?
风格上真不Bergman。难道因为彩色的关系?!浮夸啊浮夸。
有一种喝热开水就巧克力的感觉,不会太没味儿,也不会腻死人。ps.豆瓣的剧情介绍,让你有一种看了就不想再看电影的感觉
舞台編排,在第一部彩色電影更能體現。才氣被女人經紀人消磨,拉出女人一台戲的瘋癲心計。字卡搭配掌控節奏得宜,很會玩此種嘲諷虛榮鬧劇。未見音樂家的第一眼死後立即被取代,道出這藝術界天才的悲哀。男扮女裝、抖動羽毛筆、天鵝泳圈、無意義煙火、無數遺孀與葬禮,魚遊夢境第14號、爵士、審查制度
伯格曼的第一部彩色片。“借用闹剧的调子,甚至采用了诙谐默剧的表现手法——使画面禁止不动、采用片中标题、选取柔和淡雅的色彩。”
笑死了,或许会成为我最喜欢的伯格曼的电影。始终不露出庐山真面目的演奏家,其实他长什么样子根本没有关系,男女关系才是重点吧哈哈,这些女人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这个男人,男人某种程度上需要这些女人,但又被磨折。算喜剧吗?或许算吧。
费里尼版《大红灯笼高高挂》(不是),故意模糊音乐家的面貌和人格,让批判对象不局限于一人,通过周围的女人仆人经纪人侧写音乐家的形象,实际是芸芸众生对名利场的心理投射和名利场照耀在芸芸众生身上的市侩的双向塑造,整部电影遍布有趣新颖的尝试,就是不太像伯格曼
20/1/31:当伯格曼拍喜剧片你会更震惊
我真没看懂``
rogerebert说这事伯格曼最差的片子,但是我怎么这么喜欢。费里尼所以你抄了么?我不相信这么相似。。。
毕比安德森无悬念艳压群芳伯格曼老贼
4.5.这分明是周星驰~
艺术人生的讽刺荒诞剧,彩色伯格曼的自我解构,把早期的御用女主全都请来了
无中字的
“主观的人性和客观的音乐性很难处理,这涉及审慎和隐匿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隐匿会导致大师的形象失真,这将是欺骗性并且不道德的”。伯格曼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一部彻彻底底的喜剧,风格非常的“不Bergman”。用文字报幕转场的方式很像早期默片,喜剧元素非常无厘头,演绎方式很“卓别林”,尤其是烟火闹剧和两男追逐的戏码,观感甚至有点像《猫和老鼠》。剧本有那么点意思,6个女人一台戏,而真正的主角——大提琴演奏家菲尼克斯全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虽有几次出镜,但导演没有给任何脸部的镜头),只通过几位“女粉”来侧面描绘这位大艺术家的轮廓,之后张艺谋在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时不知道有没有从这里获取灵感。PS:大提琴演奏的是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可惜时长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