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克林姆的名作看的。二战时期被纳粹掠走的家族传家名作,奥地利文化有关部门跟纳粹一样恶心,想尽龌龊的办法留住此作,还好最后奥地利法庭的裁决保存了民族颜面。这要是放在我朝,要么“上交国家”,要么“请证明画里的女子真的是你舅妈”。
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所以剧情没怎么发挥,倒是女王和瑞恩·雷诺兹这对老少配的化学反应十足。雷诺兹请继续沿着文艺片的道路往前走,迟早有天你会进入我的春梦~
什么叫预告片剪出了全片最精彩的趴特....瑞恩雷诺兹的演技在海伦米伦面前真就是schoolboy,不能counton只能将就着stickwith了...没想到danielbruhl都只是个酱油,更别提tomschilling和napola爹了,真想说一句你特么找了几个最棒的德国演员就给我看这个?
感覺他們當時留在Austria不走就像有些人49年留在大陸不走一樣。。。//對啊,即使最終portraits物歸原主,很多更加珍貴的東西早已是永遠失去找不回了。。。
非常喜欢这部片子,期间眼眶湿了好几次,也是因为bf的缘故对流亡的犹太人有一定的了解,某些场面也和长辈描述某段历史不谋而合。Adela姨妈的亮相美的窒息。铁叔的儿子真是惊喜,德语说的真好,不知道歌剧是不是本人唱的,这部片子里觉得他帅的不行
3.5,故事底本很好,单就奥地利在二战中帮凶身份的拷问,做得很点睛。任何人对历史信念是建基在感性经验上的,但历史的感性经验恰恰又是回不去的,电影价值即在于重建这种经验。但其他部分,拍得过于煽情、主旋律、枝节过于繁冗。现实部分演员表演都乏善可陈,包括海伦·米伦。
HelenMirren的强大气场撑起整部片子,双线叙事结构紧凑清晰,完全不显冗长乏味。姨妈Adele实在美得过目不忘,真真就像画中走出的女子一般。片子怎么也能看出点美帝自恋的情节,还要尽情的黑奥地利啊。。。唯一不足的是本该是重头戏的法庭戏确实没有拍出悲痛震撼的感觉,略显肤浅。
再也不愿回去的故乡
与很多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也是现在线与回忆线相交织,回忆线方面,玛利亚的记忆,爱与恨,苦与乐,丰富了影片的动人感与厚重感。而现在线,两位主角玛利亚和兰迪性格上既有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也有惊人的相似:执拗,强势,内心柔软。而整场诉讼案,也既是国与国的诉讼,更是现在与历史的诉讼
bbc真会拍这种四平八稳又时不时让人泪目的片子。文物上交国家也得按照基本法。卡司太耀眼!海伦奶奶,糯米,前汤嫂[老爷你的女朋友rachel和绿灯混一起了],仓鼠,希林小哥,还有我们tatiana
海伦米伦是最大看点,将一个真实历史改编的由一副画作引出的战争,乡情故事演绎的很吸引人。双线故事穿插,二战时与父母的离别很感人,法庭部分反而没有太多亮点。也许是无法站在主人公角度思考问题,我个人感觉画作留在祖国供人们欣赏也许更好,美国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家。
想复制【菲洛米娜】,结果却失败了,闪回的部分太多太累赘,就像年轻的玛利亚和丈夫逃亡,所有人都知道那位纳粹士兵抓不到他们,主角们可以逃走,电影竟然还花那么多时间拍这么一场毫无悬念的追逐戏。现实的部分也没什么戏剧张力,还总是有煽情的毛病,好在海伦·米伦依旧是女王范儿。★★★
女王的时装秀,女人也可以老的这么优雅,阿汤嫂被碾压。
只看片子本身也就三星水平,唯一打动我的是亲情。男主还是一如既往地面瘫啊。
虽然是关于名画的电影,最美的反而是音乐。Maria父亲的大提琴,勋伯格的室内乐,Maria婚礼上她超帅的男高音丈夫对着她唱的那首歌,简直让人灵魂出窍~片尾Maria父亲那句"Rememberus"瞬间把眼泪戳下来了,不知这个故事会有多少个中国版本,不能被提及也就意味着仍未结束
可能没什么惊喜,但这样充满人文情怀的电影在观感上绝对是畅快而过瘾的,包括四平八稳的叙事,略显累赘的闪回,还有流于表面的煽情,马后炮似的批评说起来简单,但我们依然会被这样的电影感动,也依然需要用电影的形式记录下那些也许已经被大众遗忘的历史。何况还有一群欧洲帅哥供舔屏。
有一种拯救大兵瑞恩的那种严酷环境下的争取个人权利的感动。完成度真是太高了,也难免落入套路之中,煽情不断。我觉得应该深入处理一下,女主作为奥地利人,却要拿走奥地利国宝时,整个社会的反响,比如奥地利民众朝女主扔几个鸡蛋,美国民众呈两面性等。美政府妥协处理不错,法官很俏皮
mgb,差点在电影院哭出声,大概帮自身经历多少有做到联想。。第一次在电影院哭呢。说结尾很马虎的,我好不容易撑到最后以为没事了,结尾瞬间泪奔好嘛~(PS,两个国内屌丝一直在笑,纳粹掠夺你要笑,人家爸爸死了你猜到了也要笑,去和维也纳的人谈判也tm笑,笑你麻痹笑,说明你听得懂咯?直男癌。。
很多东西是永远都要不回来的了……
回顾过去,哪怕你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