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池崇史有一部《太阳之伤》是质疑《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这部则是质疑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心神丧失人的行为,不罚。心神耗弱人的行为,得减轻其刑】以电影表达自己的质疑也很有意思。影像风格上总有手持和跳剪,是在模仿精神病患的视角么。不过这个故事处理得不是太好,节奏有点怪
非常压抑,案件本身都够瘆人,表演又阴沉,加上晃动镜头,看得心累。
森田芳光的许多电影光靠以致郁得要命的方式逼近真实就足够取胜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罪,自己的辩解与质问。就是站在上帝面前,我也无法安于他的安排。鉴定人需要通过抓住嫌犯来逃脱父亲犯罪逃逸带来的负罪感,工藤启辅需要借助虚构的罪责和(不能)脱罪来质疑法律。鉴定人反而帮了他,但只能在她自己的业力来回范围内。谁有罪,谁无罪?谁精神有问题,谁精神没问题?(鉴定人和她的母亲也有自己的障碍,正因如此鉴定人走向法律工作。)谁又该为普遍的精神问题负责任?(忧郁的基调并非只是出于类型片的设定。)刑法第三十九条,保护精神病患者的人权,还是剥夺受害者的人权?更进一步,如果人的精神健康与否是光谱而非二元对立,所谓的患者免责是否剥夺了其作为完整的人承担罪责的资格和权利?
堤真一大概是过足戏瘾了,铃木京香避让风头么,几乎都完全没正眼看过镜头。摄影师角度和运镜较古怪,拍恐怖片出身的?
案情一点一点的展开,镜头的晃动和背景音的安静都令人烦躁,堤叔叔当时的表现比较一般
日本在90年代就已经有维c泡腾片了,全片惊骇度最高的是女童被害场景,法庭和审问场景太多,所以这部戏看下来节奏感偏慢,室内对手戏全靠真一的炸裂演技,剧情不够罪恶之家黑暗
很缓慢的剧情推动,看完之后仍然云里雾里的……也许逃避,只是让自己内心更痛苦罢了……
法律、道德、人心,社会、特定对象、自己,特殊事件里相遇的两人,带出种种反思。有些疑问的一是老鉴定师的形象,是代表保守、力不从心?还有是双重身份的联结和断点方面。
「僕は凶器を突き刺したのは、この理不尽な法律に対してた。」好一部阴冷凄厉的电影。手提摇晃太剧烈,鉴定人的口吻都很飘忽紧张,检察官法官律师一干全都木然程式化,突然出现又消失的鸟叫和蝉鸣,血腥案发现场。非常诡异而不易的复仇。查了一下,刑法第39条仍然健在。堤桑和铃木阿姨初共演,好棒。
利用摇晃的手持和跳跃的剪辑制造不安,这一点和导演同年拍的那部《罪恶之家》倒是颇为相似。影片的氛围相当压抑,不管是剧情还是人物都透露出怪诞的意味,不少细节甚至有些恐怖片的刻意感,像是岸部一德嘴角永远挂着一抹邪笑,不过这些个性化的表达多少有些削弱主题了。
探讨了法律在对待精神病人犯罪问题上的判罚争议,套用在未成年犯罪上也一样,涉及到从轻处罚,就会触碰到公平的原则,也会让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就主题先行的电影而言,拍得相当不错了,犯罪和侦破过程都很精彩,森田芳光的个人风格也很突出。
4.5森田芳光也许想表述的不仅仅是一个悬疑、反转的谋杀与复仇的故事,在其中他重点刻画了三个杀人犯在面对罪行和法律审判时不同的态度和命运,39条就像是一个影射,对于无罪化的开口,是否所有的正义都能得到伸张呢?因此从这点深究下来,再结合电影中“偶然”提及的昭和年代的战争往事,我更相信森田芳光在暗喻着侵略战争之后的赎罪与反思,在日本社会普遍借助“战争双方都是受害者、我当时只是被控制了,不是真实的我”等一系列的借口,相对主义的思考来逃脱内心与道德的审判时,森田芳光的这个故事就显得非常耐人寻味了,在结尾法庭戏中,女鉴定师和伪装者、法官与律师都在真实面前感受到了一种荒诞和无力,而森田芳光告诉我们这会是一场漫长的官司,从昭和到平成,对于日本来说,逃脱集体无意识,接纳自我和直面罪恶,正义的审判也是内心的反省
应该质疑的不是法律条文,而是被蒙蔽了的内心;人多大程度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多大程度上接受应有的惩罚,在此逻辑下,世俗的复仇伦理失去了相应的法律保障。
森田芳光较差的一部,最大的问题是用抽象的,高度风格化的手法来处理一个相对写实且富有社会意义的故事,在同类题材中不如《一级恐惧》。本作开宗明义,先用字卡打出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条(即精神病患者可免罚或减刑),再加上堤真一剧团演员的设定,很容易猜到他是装成精神病来逃脱法律制裁。他浮夸而拙劣的精神病表演也许隐含对法条的批判(你看装精神病多容易),但在剩下的两小时里,支撑主线的唯一悬念就只剩动机。于是森田芳光只好大段填充节奏缓慢的回忆,并不情不愿地揭晓原来他是改名换姓后为多年前被奸杀的年幼妹妹复仇(可能取材于97年的「酒鬼蔷薇圣斗事件」)。全片笼罩阴暗沉闷的氛围中,再加上手持跳切的技术手法,以及全程紧张惶恐的铃木京香,带着瘆人微笑的岸部一德,漫不经心的检察官等诡异角色,呈现出一种「人人都有精神病」的质感。
制法以保护人与玩法以侵害人,只在一线之隔
除了堤真一是装精神病,鉴定师检察官刑警辩护律师全员有大病一样,理解人物塑造是想讽刺现实中的职业人群,但这样导演的立场态度就太明显了,配乐多余,结尾核心的观点“我想用利器猛刺的是这毫无道理的法律”由堤真一用嘴巴说出来未免苍白无力了点
森田芳光在这部世纪末的后现代启示录里几乎集齐了所有致郁元素:狂躁甚于娄烨的手持摄像、吊诡甚于法斯宾德的拍摄角度、僵硬甚于布列松的人物表演苍白的肢体与扭曲的面孔平静地吞吐着气若游丝死亡的烈焰在霉变的城市里痉挛着召唤着窒息女儿流着泪舔掉母亲嘴角的饭粒父亲对禁锢于沙砾动弹不得的儿子虎视眈眈乌鸦的哀歌带来变革的声音当影像化为刺向法律的一把利刃试图用孤例撼动普遍性的「大卫·戈尔」连基底都不甚牢固调动普遍情绪的「熔炉」「素媛」更高一筹而「绿洲」不直接触及具体条文却温柔地触碰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底色「39」则集社会学意义、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之大成用表演性质的同一性裂解撼动精神鉴定的本质漏洞可惜知识分子的论文是没用的小众文艺片也是没用的
必须和《一级恐惧PrimalFear(1996)》对照看。一样是把悬疑和惊悚放在多重性格上面,PF更在剧情转和上有亮点,而此片的镜头、气氛掌控得完美无缺。两位精神分裂的罪犯自然都要演技高超的人来出演:EdwardNorton&堤真一
其实故事不复杂,拍得很复杂,很残忍也很有味道.素面的京香,和很变态的真一.
我看过的最像鬼片的刑侦片,里面每一个活人都像鬼一样不気味。有一个心理学家女主角并不能掩盖这部片的厌女,尽管看前有所预料,看来仍觉十分呛人,过分的男性气息令人浑身不适。看在京香的份上,好不容易看完,感觉受了一场折磨,以至于对于本片想要传达的明显主旨,已无力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