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安的自白式叙述,逐渐拆解“恶”的背后;无法被满足的欲望,信仰与目睹的种种恶行彼此交战,随着时间沿袭下来伤痛记忆…是相当完整的角色研究,也将故事圈定在一个让人足够跟踪的空间避免因此跑题。足够出彩的表演和冷峻的氛围相辅相成,但仍然有些地方的呈现没有那么必要或是多此一举。【Cannes2021InternationalCritics'WeekFeatures&SpecialScreenings13/13】
从虐杀男孩中获得性高潮的神学院男孩,惊世骇俗的变态原来可以如此平淡。日记独白体剥离了道德判断或情感投射,冷静到让人毛骨悚然,感觉导演就像制作了一个历史犯罪的标本。
演布鲁诺的这个男演员太强了,有一双让人不寒而栗的深邃的眼睛,既变态又迷人。用一个变态杀手的自白串联他的成长史,剧本和人物塑造都非常扎实,导演也很好的利用了摄影的特殊画幅来表现男主角的精神状态,男主角的表演就更加分了。
猎奇玩得烂
4.5。力作,由简单的叙事体承载着建立在文本语境中人物情绪的蔓延。
【4】很严谨很精准,依靠自述,不动声色地展现一切。除了可做的心理分析外,我想到,好像男性所能拥有的和想追求的高潮总是瞬间的。
影像气质很好,冷静到令人毛骨悚然,尤其是最后割首的戏份,惊掉下巴。得益于小主演惊人的表演,很好地托住了这个稍显平铺直叙的文本,人物性格拿捏的相当到位,那眼神确实是令人不寒而栗,查了一下发现是个97年的新人小伙,前途无量啊。
法国影像传统
这类题材上没有什么比杀手的自白更行之有力的做法了,何况是用如此恰如其分的表演。了解到的杀手里面都有的共同特质,就是一种近乎天生的、罕见至深的孤独。布鲁诺里德尔,同样只会用利刃抚摸虚构之爱的人
這其實可以說是一部哲學電影,從神性、人性、獸性來解構人的複雜性;從愛慾、性慾、佔有慾來呈現慾望的多樣性;再從他者眼裡的我、自我認知的我、本我來重構人的複雜性,再藉由宗教敘事裡的罪與救贖,完成對這個複雜議題的探討。隱性地將那麼多複雜議題串連起來的是愛。家庭裡缺失的愛,神學院裡同志的愛,山野裡危險又瘋狂的愛,對上帝的愛,對自己自戀自艾的愛。整個影調熾熱又冷冽。一張張漂亮的臉龐在一個個漂亮的鏡頭卻透露著危險和瘋狂的氣息,明媚的陽光下荷爾蒙的躁動裡瀰漫著腥臊和毀滅的味道。
深度剖析殺人犯的內心世界,主角少年時期的小演員表現太驚艷了,在課堂上盯著同學後腦勺散發出來的那股殺意讓人犯怵。青年時期在神學的幫助下與殺戮和慾望對抗,可他愛一個人的方式卻是血腥的。無法自控的殺戮慾望讓他失去理智(或者說保留著理性的殺心),有多愛一個人就有多想殺了他。這種內心矛盾的抗爭讓他最終還是投向罪惡,因為說到底他還是病了。比起罪犯,他更像是一個可憐的病人。。。
一直以来,我认为一个从小一直被忽略感受的那个人,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世界里只有自己,自己只考虑自己感受的一个人。看了这部电影我更是如此认为。他也曾是受害者,如今他是个变态。随着镜头走完他一生的最后,警察也没能待见他。他说“现如今我哭不出来。不过倘若是有人安慰我,我还可能会掉眼泪。”看到快结尾那个杀害镜头之后,我吓得直接捂住了嘴。随着镜头推进,我甚至想要一口吐出来。我从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早个十年我看到这样的电影,心情一定是坦然的。我想如今可能是年纪大了经事多了,共情心更多了一些吧。
完全是福柯课堂上分析的案例模样么。。。
这个心理自白式的分析很有说服力,你看很多犯罪心理分析美剧,最后兜兜转转,其实可以得出了和男主同样的结论。那个画面太血腥了,我真是有点不敢看。
最终还是没有对喜欢的青春男高下手情欲战胜了杀戮被侵犯了一年后达到了高潮杀人可以忏悔而自杀不能
暴行创伤传递,神学欲望博弈,“九月,这个季节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水果,向南走去,到晴朗的地方,踏上前往殖民地之旅,做永恒的忏悔”,阳光明媚的嗜虐极恶之诗
最后割头的镜头太恐怖了,如此嗜血的变态,还是从6.7岁就开始有杀人欲望,看来有的人生来就是恶魔
稳扎稳打地文本分析,演员表演上的有效控制。
我以为我在看黏土动画。。。真的是惨不忍睹。。。如果抽离一些镜头,再去掉字幕,就说这是《放牛班的春天》番外篇。。。
7/10。标准故事片的模板,靠旁白引导观众的同时不失电影性。“羡慕被杀的孩子,因为人们同情他”,如此扭曲的心理拍得清澈明晰,满是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的影子。选角很厉害,各个年龄段像同一个人。莫名想到《被涂污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