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头看总是很有意思,历史回头看也总是无法得到真相
感觉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没有勇敢地彻底剪成死者弟弟的故事其实有点可惜~及,虽然当年学bystandereffect也觉得这故事很不可思议,但被告知教了这么多年的理论所依据的事件如此有问题,还是有点吃惊的。。。
死揪着不放的态度估计是不少人不喜本片的原因,但从一个很爱自己的姐姐惨死、自己只剩半截身体、被过去纠缠50年、凶手儿子还反过来责问的弟弟角度来看可以理解,更别说还发现媒体只求发行量报道不实成为伤害受害人家庭的助推手,他这么做不是为了表现什么,而是为了内心安息,为了真正moveon
和想象中全然不同的展开,因这一场追寻的主角并非Kitty而是Bill。媒体当时对案件过度渲染令与长姐并不亲近的他选择了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实在教人痛心。如今50年过去,重要的不再是真相,让他选择掀开鲜血淋漓的伤口也要了解她更多的原因,全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而已。
给所有人留下阴影的事物,人们不去谈论它,而接受它,但阴影(事实)也有它的流动性!这样发掘阴影其实是一种爱
从这个小开口的角度来拍是明智的,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弟弟因为姐姐受害无人帮助选择参兵,姐姐当年的爱人一直无法忘却和姐姐的衬衫睡了一星期,爸妈拿走了那只的她俩领养的小狗,皈依上帝的凶手儿子,说着我想她死时有我陪着所以不孤单的邻居,这些才真正构成了对这个事件的不去忘却。
最爱的小弟尽管越战中失去双腿但还是驾驶轮椅四处奔走尽最大努力还原现场,挖出许多新的认识比如大多数证人都只能听见呼喊而看不见,有老人声称多人报警但警方当晚记录为空白,最初火起来的纽约时报文章多有夸大但成为象征后就难以扳倒等等,最终他明白真相无法确认,但至少对他更了解了姐姐率性的人生(其实是类似Cheers酒吧女版Sam人设,还组织客人赌球被抓封面就是mugshot呢),而更多的人恐怕就像他的其他兄弟姐妹,用种种借口远离伤疤,不敢看还嫌他为啥要看。整合不错,但画面同时呈现较多情报时我觉得剪得太快了些略来不及看。影视素材从老新闻到家庭电影都不算缺,再现动画线稿画风很棒。
1.人性过50年,500年也不会大变的,别管在中国还是美国。2.这个弟弟当时太小了,而且姐姐去世的时候也不在美国,他一直放不下才有了这个纪录片。3.《纽约时报》也不是白璧无瑕。
一次并不能让人满意的真相追查,但已经足够,至少证明了所谓真相是可以操纵的,也让死者不再只是一个符号,她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生动地活过。
骇人听闻的案件与案件中群体的不作为并不是这部纪录片的重点,它关注的是案件背后那些活着的人们如何去应对以及释怀这一段创伤终生的经历,它要做的是拨开案件中那些被媒体渲染夸大的迷雾,去追忆受害者短暂美好却也悲剧性的一生,它不是严肃的人类行为学研究,而是对逝去亲人的无限缅怀与纪念。
重点不是案件的真相甚至也不是媒体的误导炒作而是一整个蝴蝶效应关乎到一个人的人生抉择关乎一个人生信仰的坚守最后那一场还原很震撼拍的真好啊
#电影弱爆了#
蛋挞
素材都很到点上,导演似乎编排无力,于是把素材都罗列出来,任君挑选.非罪行追踪,非社科探讨,非家族历史,非人物传记,哪个都沾点,且都算言有所指的尚佳素材.好好编非常有潜力成为五星作品.“很可惜她以酒吧女招待的身份终结了生命”此句印象深刻.最亲的弟弟也只有限地认识姐姐的一面.追寻是为了自我救赎.
38个沉默的证人,1场媒体事件,1个冷静的杀人狂和他的家人,1个放不下五十年前凶案的断腿兵老弟。死者和证人,纽约客精神的两面
臨時演員模擬案發當時那撕聲裂肺的求救聲的時候直接聽哭了
1.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为了对社会警示,把客观报道扭曲成不实信息,继而让这件事变成了社会学理论的一部分2.因为这件事可以看的出本片主人公把一切的痛苦都纠结在了姐姐的谋杀3.战争也好被谋杀也好,如果只是把受害者当成新闻里的数字,才是真的冷漠4.可悲的是过了五十年,同样的地点,同样死心掏肺的求救呐喊,因这个案件把出警效率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没有人报警也没有人给予帮助,那个无人求救的社会理论却得到了证实:纽约还是那个冷漠的纽约
7/10
必须说一句,这家的兄弟姐妹真是长得很漂亮啊。其实我觉得这部纪录片很真实,真相、证人、媒体,还有那些我们自以为亲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都脆弱到经不起推敲。最后那幕表演实在让人太痛苦,这几乎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影视表述……
生活中其实很多真相是无法追寻的,将其还原更无意义,让其湮没于历史深处也许更好。该纪录片拍得还是挺有悬念,但整个影片的格局与设置,还是很有疑问的。导演太过于急功近利,总是想靠此故事一炮而红,虽然在影片中见不到导演,但却总能感觉到导演急吼吼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