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REAL的選片人也拜託用心點吧,選給任何觀眾的都要負責任啊,光海報好看是沒有用的。多一點像[橫濱瑪麗]那樣的好作品吧
喜欢导演的态度,诚实,敬畏……
与众不同的纪录片。导演先期无法面对悲痛中的人,选择数分钟的纯摄灾后场景的方式开场,日本灾民的性情激发了作者对人记录的勇气,完全个人DV记录式的影像风格很特别,灾区小学的毕业典礼,灾民怀着不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别人身上的心情面对采访等印象深刻。为弥补摄影者总在镜头后选择显现真身是亮点。
为导演的真诚加一星,有流泪,但是很变扭,还是不要打扰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吧
更趋近新闻报道的影片,个人不太喜欢。但片中所有人面对灾难的克制情绪很动人。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完整叙事似乎毫无野心,只是跟随自己的脚步和眼睛拍摄,并不寻找"值得跟踪"的人物。比对吴乙峰的《生命》和我们在汶川后的大量影片,这样的方式很值得注意。
开始觉得影片毫无修饰和剪辑的思想逻辑让我觉得很没水平。但是这部片子的韵味是渐渐浮现的。失去过至亲的人是很容易代入并且感同身受的,从而体会导演为何会这样拍,他的“无修饰无剪辑”正是他的剪辑思想,采访不够深入也是实事求是的结果。这部片子自然在它有作者感情的带入,但又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虽然巨粗糙但是真实的力量好强大
2011.12.03中央戏剧学院北剧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没有说透
把自己暴露在影像前的那个导演。
虽曾数次落泪,私以为这真的很难算是纪录片,只能算个人习作吧,远目……
无
“并没有拍到想拍的东西”。面对镜头的日本灾民,其实更想沉默。于是片子就只剩下无声的沉默了。
smileagain,smile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