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thSIFF#前入围2020塔林主竞赛。马塔尼奇“太阳三部曲”之二(前作“太阳高照”,第三部将是“dusk”)。比起前作而言还是晦涩了不少,前作是三段式,第二部是父亲一角一分为三个同名角色(除了本人之外还有一男一女)。近未来架空高概念执行的还不错,摄影非常厉害,美术更厉害(山谷住宅-山腰景片式房子-山顶帐篷)。不过就是太过晦涩了,以至于隐喻对应不到特别实在的东西(导演自己说“我们又不知道这个疫情、新纳粹和假新闻的时代,新的希特勒长成什么样”),纯概念式的“我们/他们”“小镇/城市”的对立又挺空的。结尾那段斗舞(入侵小镇的奇装异服青年男女们是……僵尸吗?)虽然很突兀但是真得拍得十分好看,可谓名场面。
在近些日子里我会思考是否审片和观众看片到底有什么不同,前者是需要在对一部风格极佳的作品寻找当下电影艺术的格局、态度、创作立意等一切复杂因素,是因为有一些电影确实需要用非常特殊角度理解,而后者则是要在众多甚至一辈子看不完的电影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喜爱,都没有谁对谁错或者厉害之说。再说回这片用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政治勾勒出薄雾难以捕捉到的视角,值得鼓励这样的电影创作立意和初衷~
这是一部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电影。如果没有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夜里的冷气十足的电影院直面这部影片,是很难体会它的荒谬、怪诞,和那种让人百爪挠心满腹狐疑的感受的。《黎明》整部影片透露着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气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符号,每一个情节都似乎意有所指。但如果不了解克罗地亚的政治与社会现状,观众很难对影片的元素一一解码。国内外的电影网站对这部电影的影评都寥寥无几,“旧爸爸”“新爸爸”“女爸爸”,尬舞的人群,“他们的人”“我们的人”究竟分别代表了什么政权或势力,也没有十分清楚的解答。
将观众置身于千里之外的创作,那观众就只能打低分了。最后放佛有什么大病,真的是没必要也不至于。连好好说话都那么难了。
没有了分段结构的掩饰,前作的缺陷被放大,在自娱自乐中施暴。
3.5比太阳高照观感愉悦多了。导演自述是反纳粹(最后斗舞的嬉皮士是新纳粹),虽然意味并不明晰,但塞了很多政治宗教地缘的东西进去也似乎不是言之无物。如临噩梦一般在原罪与悲痛中挣扎,歇斯底里且机械冰冷,最后的脱逃也是与恶的断绝。
孩子想向父亲索求拥抱却获得了耳光,妻子想向丈夫索取性爱却换来了性虐。组装的家庭随时可以易父,痛苦的家庭随时都在寻子。对面山坡建了华美的屋子,背面却是残破的空架子。村庄跳起了狂欢的舞蹈,实际却是吵闹的花架子。他们都说卡帝亚是我的新父亲,父亲可新可旧,可男可女,却没有人能给我一个家。
7。
选标签难题镜头语言还不错但是真挺晦涩的感觉有很多隐喻但是我看晚场也很麻开头画面前面大哥一句卧槽还挺好笑
坎城「一種注目」評審團獎得主,克羅埃西亞最多產的導演達利伯.馬塔尼奇繼2015年《烈陽摯愛》後的二部曲《黎明》,持續以超現實手法關注始終纏繞於內心的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種族問題。和《烈陽摯愛》不同的是,此次揚棄了三段敘事、簡淨的對話和詩意的取鏡,將「驗明正身」議題浮上檯面;巧妙運用電子音樂、巴爾幹迷幻音樂為烘襯,帶出一個超現實、甚至略帶驚悚的真假「父親」劇情。一個是巴望離開尋求重生的孱弱父親,另一個是激進的外來者;巧妙地映射出複雜的歷史暗影。電影從一開始的赤裸便昭然若揭,留下來只會窮的如一頭動物;情慾只是一種本能反射。當夜空被火光劃破,當煙硝被吵雜的電子聲響取代,離開或留下,則變成生存基本的命題。電影的最後一幕場景,看似荒謬詭譎,卻硬生生地劃出了一條涇渭分明的歷史路線。不知道三部曲的終局會是什麼
#siff2021#以后电影节再也不买莫名其妙的冷门片了,真的有点难啃。买之前发现导演前一部作品进了戛纳一种关注还获了奖,自信满满了买了这部,结果看之前刷到胤祥老师的短评我就已经想放弃了。进场后很自觉坐到了最后一排,第一个镜头就露点搞得我整个人惊到,整体摄影和美术都特别迷人,但是节奏太慢了,加了很多社会的政治的还有个人家庭的东西在一起,有点魔幻现实的意思,但离观众还是有点距离,手机都给我刷没电了。最后一场戏尬舞看得我也是满头问号,观赏性不太高。
国家和垂暮的政权人民领袖进步派和反对派新政权用金钱暴力征服人民换来的却是空壳暴政惧怕有信仰的人民,而人民却已经不再需要空洞无意的信仰。反对派死而向生,进步派击退了外来的势力政权带上金钱人名和精神,去往哪里国依然是国
挺前卫大胆的一部片子
迷惑
看这部电影,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感受。整个电影的色调和背景音乐都能够让作为观众的我,感受到十足的压力和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紧张的张力。
这阴乐给的,大晚上看还有点瘆得慌感觉很多东西比较隐晦,看了几次以后才感觉有点味道
偏远山村里的一户四口之家,不自觉地被卷入一场因土地争夺而带来的混乱和危机。村民纷纷搬迁、逃离,有的选择留下坚守。一时间外来者与原住民的纠纷,家庭内部的矛盾,人们信仰的缺位,以及族群彼此的排斥,逐渐酿成了一场无解的悲剧,在经历逃避、妥协和绝望之后,男主终于带领家人逃离了家园。剧情是一个超现实的隐喻,折射出克罗地亚混乱不堪且毫无希望的现实处境。但剧情过于晦涩、乏味、冗长,理解上困难较大,观赏效果不佳。
提前看了影评后就在脑补:这场婚姻好似两个民族的关系,历经徒有空头的物质关怀和信仰祈礼,到最后不如承认“孩子”的失去,接受这段破裂却可以包容痛苦的关系。亦可奇装异彩地后现代解构,或者清醒地上车离开//镜头+配乐+节奏极好地塑造了一种不清不楚的怪异感,却身临其境
看不懂
人力与神力的粘连不清,原始的soundart,亲近的是无休止的叫喊,极度陌生的善意表象背后是纯粹地摧残鄙夷,现实在梦境中放大则感情变得更真实确切,熟悉的人本该是最熟悉的样子而不是常常正反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