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某些大V上岸影评人如Ada别看片了,费电
希望结尾是两人相拥而死。其实一直觉得格里菲斯的片都好无聊的样子,可能不对我味吧。
凭什么用这样的导演与李安比较?
格里菲斯真的是强行HE大手子,站在美国中心呼唤爱。结尾其实停在两个人倒在车边一动不动给一个10秒左右的定镜就结束会更有力度,所以格里菲斯爱的其实一直都是情节剧戏剧性大团圆这些,什么反映战争刻画人性也就是一些点缀。如格里菲斯自己所说,片子里少了很多硬特写,转而尝试用更多的skeletonform来刻画人物动作和情感。还有部分肢体喜剧的插入。(最后一分钟营救用在表现通货膨胀和排队买菜上也很有效)
<
说实话作为一部美国人拍的讲述一战过后迁往德国的波兰难民一家积极向上的生活的电影多少有点轻描淡写了,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讲这一家通过真善美积极乐观战胜了战后的穷困生活,最后的30分钟才不痛不痒地触及了一下战后人性丑恶的一面,但是不得不说,作为拍给美国人看的电影用真爱能战胜一切作为整部片子的主题确实很有煽动性又符合主旋律
someveryinterestingframing,butsomepartsarejustoutofdate...
好莱坞20年代。格里菲斯。关于德国战后困境的自然主义故事。无资源
从土豆吃到萝卜,不停地遇到问题,不停地解决,在Paul活下来时,Inga对他说“isn’tlifewonderful?”贯穿电影的是一家人的和睦,更突出格里菲斯“爱能战胜一切的主题”,而同样的素材在帕布利特镜头下却就是《悲惨花街》无法调解的死亡,这究竟是美国视角下的理想主义还是开头电影说的那样“绝对真实,而不是以往电影里的虚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