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导演对于整个剧本的掌控能力。三个小时,有败笔,无赘言,体现的只有当时人民生活的现状。上座冠军自然要得。还是最爱史诗片啊。另:竟然能够如此露骨的讽刺党国在重庆的现状,可见当时审查较当下之宽。
普通人在乱世的挣扎与选择。这不是一个陈世美的故事,而是一个生存的故事。
鞭挞哥哥(KMT)的始乱终弃、腐化堕落,与之对照的是弟弟(游击队,CPC)的清廉正义。末尾还点题,呼吁后人应跟随弟弟。所以明线为抗日史,实则为反KMT。讽刺的是,跟剧中三位夫人的结局恰相反,现实中善终的是白杨,舒绣文和上官云珠却都殒身文革。
厚重的民族史诗,对战时战后各阶层的反映相当传神,张忠良的内心嬗变也具有典型意义,甚至挺古典,与文学名著比也不逊色。相较之下同期的《小城之春》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也许很精湛,但人物的苦闷与纠葛更像无源之水。另,评论区张口闭口文G、讽C者颇多(不知道是中二还是小右),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当年的害人者恰恰多是精YQ贵,他们的存在更加证明了继续革M的必要与艰难。
当时爸爸是放映员妈妈翘课去看电影而那天放的就是这部也可以说爸爸妈妈就这样相识了(*^__^*)嘻……
3.5星,蔡楚生受左翼电影人影响太大了,剧中人物有点脸谱化和单一性格了,只记录时代而人物的转变设计太生硬,也不丰满,相比同一时期的万家灯火和小城之春逊色许多。但其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史诗气质的影片,这点不得不肯定。让人哀叹的是,文革期间,蔡楚生郑君里和上官云珠均未苟活于当时之乱世,讽刺
经典老电影。其实就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结合当时的环境,男猪脚忠良的转变,是时代的使然,亦是人性自身的本质使然。编剧给力,演员给力,拍摄手法给力,不愧为经典。三个小时,木有震撼,却是荡气回肠。
原配夫人,抗战夫人,接收夫人,问君能有几多愁?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民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往事知多少
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所谓史诗的尝试,实在是很容易沦为大号流水账的
再不该错过的片子!上官这姨太太演得真是绝了,发狠都是媚态哎~~旗袍架子,伟大的旗袍架子啊,简直美得流眼泪!
#电影资料馆时间跨度十年左右,上下集内容界限分明,感动的是能在1947年的中国电影当中看到鲜活的生命在漫长的抗战史里起起伏伏,为了私欲而发愁,因为绝望而灭亡。然而此后却极少能够见到这类直击内心的真情,遗憾至极。全片绝招就是平行(对比)蒙太奇,张忠良和素芬分别后,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一边英勇作战,家破人亡,另一边被卷入纸醉金迷的浪潮,曾经的热血无处安放直至被完全掩埋。“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会变得连我自己都不认得是谁了”,当初的壮志豪情,反而成为了对未来的讽刺。被撕碎的信掉进大河,与家庭和理想一同付诸东流。景深镜头也是全片的精髓,中远景搭配长镜头很好地交代了环境信息,很少出现的浅焦用在二人的重逢之上,所造成的情感冲击力直线加倍。抗战伤痕难以弥补,结局的走向是无奈的叹息。
6/10。忠良的堕落属于类型化的苦难,从开始的积极募捐、转战各地到被俘逃生,民族尊严退化为低贱求生,当身边的战友牺牲后他急忙往脸上抹些血,闭目装死,爬到水沟前喝脏水时镜头也从忠良演讲的仰拍变成俯拍。主观镜头和明暗互衬的布光体现良知泯灭的过程,墙上的钟表和签到簿反衬出虚报上班时间的风气,当忠良酒后吐真言,站在阴影中渐渐陷入近墨者黑的状态,云中月的转场暗示他变了。但对人性复杂化的处理戛然而止,转而选择尖锐的情感对立: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抗儿穿着大人的衣帽、手提箱子扮演爸爸回家,在素芬与忠良相认的高潮来临前,丽珍的撒娇霸道、崔经理和庞浩公说相声的闹戏,将伦理悲剧极端转向谴责买办阶级,跳江的结尾更没有为劳动者指明方向。诗歌手法(缝衣的游子呤、忠良撕掉素芬的信扔进东流河水)所表达的情感含义,都清晰而直白。
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然滚滚江水终究载不动许多愁,女性悲苦的永恒命运与负心陈世美的经典形象,在银幕上与现实中反复演绎;多线并行穿插对照,情感张力加剧,左倾明显,笙歌漫舞与自发抗击的兄弟比照;同一片月色朗照九州,时代翻云覆雨,个人颠沛流离,从奋发到沉沦,心灵的极度毁损。
时长太短,故事又太长,难免有些浮光掠影。不过依然充满野心
中影史:时间跨度大,情节曲折动人脉络清晰,具高度概括性,多情节线索交织发展,构成一幅当时中国社会真实画卷,具强烈现实意义;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使影片写意与写实风格完美结合,演员表演真实自然,具浓烈生活气息;这部史诗巨作被认为是蔡楚生电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被誉为战后电影的里程碑。
前半部讲国,叙事沉稳,不着过多色彩,未做详实剖析,如纪录片一般的敏锐观察与流畅展示,将那个复杂年代以含蓄、蕴藉兼磅礴、澎湃两个维度讲得明白、透彻,讲到中国人的心坎儿里,8+;后半部叙家,手法轻巧,力若千钧,完美且无限延展了有限内容的叙事空间,堪称老舍、巴金、曹禺的结合体,10!在那一刻,导演的表现有如神助吧,以我微薄的见识,能够用声画/声光电表现二十世纪初中国顶尖作家所绘所创世界的华语导演,屈指可数!请收下我的崇敬!导演的掌控稳如泰山,演员亦灿若繁花——素芬、忠良母持谨如横,忠良、丽珍、何文艳驾域从容,大开大合地拉展出两个维度的面目,甚至完美诠释了人魔转变的复杂,康生则带来了儿童的趣味与跳跃。啊,多宏大、细致的图卷,多美好的夜晚!月照华夏,今古同情,家国明暗,江水东流啊!
现代中国人家国之思理应重读重拍20171103二刷@天津百丽宫
叹服于一些细节的塑造,比如抗战胜利以后平头百姓只有反复确认才放心日本人是真的走了,比如佣人们恰如其分的嚼舌头。大环境下的人物命运这样的设置可以和乱世佳人对照,但缺少郝思嘉这样的核心人物把故事撑起来,另外修复的算还不错。
siff#10.在中国,这算是一部经典。有史诗之情,无史诗之气。流水账式剧情推进,舒绣文过度夸张的表演,长度只是因为塞剧情。悲剧与矛盾冲突的几场戏还是很经典。素芬与张忠良,这两个上一辈没可能不知道的名字。
一个女人带走了所有伤痛,一次死亡解决了所有问题……主旋律大片最高级的教科书。牛被牵走时没哭,老爷子被吊死时没哭,娘仨被暴雨狂浇时也没哭,直到厨师把两根骨头塞给素芬,实在是没绷住😭厦大新鲜出炉的修复版,效果很棒!早上十点爬起来看片,三个多小时竟然一点也不难熬,在影院里看老电影实在太奇妙了,旁边的女生一直在啜泣,观感很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