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这次更接近印象派油画?一种白日梦体验?隐秘绝症或悲伤之后茫然的状态?或离世前的回光返照?可确认的是一贯的平日的恍惚,我们不可确认生活中所有的神秘,老洪的探索则让观众更聚焦于视觉听觉上。导演自身在其中的存在既附身于一个年轻版本的自己,也变为一个“在场不动的他者”,似乎只是沉默地看着一切。病痛与对生命的思考让人不再只看到那些画面外的戏剧张力,色彩明晰、残缺又美的景与物本身同样立于此,不需要承担符号意义,等候人们遇见它们并上前去拾起。老洪也要告诉大家,生成一部他的电影(一件偶然的小事如何变成电影的框架?并现场完成一些可能的场景)至少在阐述上是相当简单的,真诚之处不在于精心设计来被阐释,而意图于更简要地制造情境,感受是相对开放的,对于现实大家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我们首先就不可能看清一切。
#2023柏林#观感就是摘掉近视眼镜随便把他前作的某个吃饭片段重看一遍
#Berlinale#ZooPalast#Encounters影片给我的感觉是四层嵌套结构,本身只揭开了前两层的戏中戏设定,但是从视听上感觉应该还有另两层嵌套进结构中,一层是带有空间属性的拍摄拍摄电影的过程,另一层是带有时间属性的观看电影的人,虚焦和配乐中按下播放键的声音都给我这种感觉,结尾处的播放音乐听不太出来是否有“按下”的操作,整部电影的观影体验还是很独特的,视觉上,我刚配完眼镜,看画面异常清晰,虚焦的情况下看锐度太高的颗粒感有些不适,摘掉眼镜后锐度降低更加舒适一些,听觉上属于意外,我旁边旁边的大哥在60分钟的电影中醒着的时间都不到10分钟,呼噜声异常清晰,尝试无数次的咳嗽打断他的梦都无法沉底唤醒他,结束后看着鼓掌的他不仅令我陷入了沉思。葛格说的对,睡眠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i人聚会
6.0。當然可以解釋為夢境復現或亡者回光,但僅靠一個攝影上的idea或者標誌性的冷幽默還是沒法掩蓋劇作厚度上的偷懶。
?我真是忍你太久了老头
#Berlinale奇遇拍摄用了六天。演员说,第一天拍完后看片子,觉得显示屏质量不太好🤣别的先不提,洪常秀的冷幽默是真令人佩服。如果和《音乐》比,洪常秀的极简主义是朴拙,AngelaSchanelec的极简主义是笨拙;洪靠的是直觉,Schanelec靠的是苦想。绝没有diss后者的意思,她的努力是成功的,只不过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把有天赋的人与天选之子相提并论罢了。
总结:金敏喜如果不露面,其他人也不配拥有清楚的脸。哭穷、没灵感、不高兴、没音乐,导演日常了,写日记都不敢这么流水账,不能更糊弄。洪这个人气简直了,首场媒体场晚上十点一刻放都坐得满坑满谷,还是欧美记者居多。
从《江边旅馆》开始,黑白愈发分明,视野愈发模糊,我们正在跟随一个老人逐渐退行的视力,或许有一天洪常秀也会拍一部《蓝》吧。
这部还真就像是老洪随便玩玩的,干脆一人把工作包圆了。断续流水账+虚焦模糊效果,套层结构+媒介自指,声音上也是海水的感觉,结尾有意思。比较适合放在当代艺术机构里循环播放。(6.5/10)
怪不得进不了主竞赛
近视友好型电影。13thBJIFF
#Berlinale73rdEncounters#AkademiederKünste作别有所追求的自我,拥抱模糊虚化的影像与爱歌(可能是近视之后第一次试着摘下眼镜看电影
3.5。模糊的画面尤其是海景还挺有塞尚感的,其实又是很简单的手段让片子有了点多样的变化涵义,有意思的是,当导演开始问房东房价的时候,画面挺清晰,不禁忽然意识到他内心到底想要的是啥。现在看洪的片都把它们当成洪宇宙的一个碎片,不求精彩,只是几个月不见就想去那个宇宙呆一下。这个角度看,<在水中>有股熟悉的日常莫测感,单纯与复杂,坦白与谎言,轻佻与阴郁的混合。当今世界并没有第二个导演能带来这种感受。只是洪导很久不拍类似于<夏夏夏><你自己和你所有>那种带着轻松诙谐氛围的喜剧嘲讽片了,有点想念。现在的片子氛围越来越郁郁寡欢。依然期待今年的另一部<我们的一天>。
害怕充满箴言和思考的电影,偏爱这样任性的电影。“这里有很多石头,他们就是这样建这些墙的。”我会的技能很多,所以电影一个人就可以拍。可乐都没汽了,最后一片披萨要剪成三份三人分。在海边突然就夸起对方早上伸展运动做得很好。不重要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跳出自己,观察品咂它,尝试如实还原它,虽然有点模糊,但可以再看一遍。迟缓地明白,要警惕把别人作为景观。否则可能得到的回答是:“我只是在打扫卫生。做这个不是为了得到赞扬。不过还是谢谢你。”日常散漫的部分都很好,但“一个人走向大海深处”这种升华结尾可就偷懒啦。
2023柏林奇遇单元入围。洪常秀这次升级成六边形战士(包揽作曲在内的六个职务),片中最炸裂的“虚焦”也堪称是一个“谁再模仿就是蠢材”式的(影史级别的)视听语言探索(可以解读的方向太多了……),仅凭这一点就值回1分钟1块钱以上的票价和一个四星好评了。算是第一次觉得申锡镐的戏还能看……其实片长再短点(更聚焦到那场戏上,多个文本层次已然足够)或者再长点(再挖一挖人物关系)搞不好我会送五星,现在这个篇幅就很尴尬,上下不靠,有点缺乏耐心的感觉。#年度佳作候选#
有名真好
偷一句评价“你们会写对话的人是真nb呀”
结束之后和朋友讨论了很久,得出的大致看法是:在海边的金敏喜通过捡垃圾(byproducts)完成了subject和bysubject两重空间内的穿梭。有金敏喜参演的洪尚秀电影存在着不断对金敏喜本人的提纯和结晶化:在答疑环节她并没有上台,也许是在这部电影里她并没有与其他三位演员建立如此紧密的关联,但这同时也意味着,金敏喜成为了一种能够照亮的存在,其他人,其他事,不过是对她的逐级模仿——想到waterliteraturemotif,发现洪尚秀相比席琳宋而言是如此Koreankorean,非常擅长在创造出来的时空主题中进行一种观照,同时也存在着对这种观照的思忖,而所有这些思忖仿佛都在诉说着:金敏喜,这里,下雨了;金敏喜,你对我而言是如此简单、又如此重要。
短短60min依然是有结构的,三个人寻找灵感,一场偶遇让其找到灵感并实现创作。几场交谈是洪常秀电影里最常见的呈现。虚焦不是没有寓意。虚焦所呈现的画面,就像男主角人生的某种修辞:我们未经告知就被生于这个世上,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活着的路充满了痛苦和艰难。一个人走在茫茫人生中,实在太容易失焦了。一个开放的结局:它可以是主角虚构的短片,也可以是主角给自己预谋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