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Absentfriends.」
典型的"Essayfilm",二战末期的英国群像。解说词是E.M.Forster写的,旁白是MichaelRedgrave,片中竟然还有唯一一段JohnGielgud版《哈姆雷特》舞台剧录像!
二战末期出生的婴儿提摩西无疑是新时代的注脚,在那个时间,德国纳粹已经步入毁灭的边缘,战争安置在海滩的地雷开始排出,腿受伤的飞行员逐渐康复,重返蓝天,煤矿工人照常艰苦工作,人们开始修补轰炸中受损的屋顶,音乐会、戏剧表演不会停止,最后导演寄语提摩西,自由与和平才是最高的人性价值
他的电影中,战争永远只是背景,人们继续他们平凡的生活。把周遭的境遇像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述说给一个未开窍的婴儿,也是对新生活的隐喻。美学、历史、人类学价值,詹宁斯不愧为战时的桂冠诗人。
8.3/10。二战末期:给一位刚出生的婴儿提莫西讲述(虽然我觉得像说教)当前的英国状况,关键词是战争的创伤与战后重建的乐观与希望。与《倾听不列颠》类似,影片通过诗意/优雅的日常与战争相关信息的并置+工人/军人与诗意/优雅日常的并置(这种并置有时是剪辑并置有时是声画并置(声画并置感觉用得比《倾》多))营造虽满是创伤但却不乏乐观的氛围。但比起《倾》本片影像较冗余+影像力量有所削弱(毕竟:1、相对更telldon'tshow了;2、素材的并置对比感整体不如《倾》)。
影片构更复杂,通过向婴儿提摩西讲故事的方式,穿插四个普通英国人的生活,记录战争最后几个月的故事。像詹宁斯其他影片一样,战争永远只是背景,人们在战争中继续平凡的生活。以婴儿作为贯穿影片的外部形象,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新生活。2q
生于战胜之日
亨弗莱纪录片打卡3/3
英国纪录片学派的一代宗师,精心挑选剪辑的素材,优美的镜头和配音旁白,很多摆拍,不那么“记录”,但是古典而优雅
形式貌似很创新,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Didyoulikethemusicthatladywasplaying?Someofusthinkitisoneofthegreatestmusicsintheworld.It'sGermanmusic,andwearefightingtheGermans.That'ssomethingyou'llhavetothinkaboutlateron.
*取材/地铁站
一粒精致的时光胶囊
赢得胜利的不是任何一位将领,是人民
很多年前收藏的片源,直到最近才有了中文字幕。所以……孩子,一定要好好学英文。不然,会耽搁好长时间。
就喜欢詹宁斯respect
以致婴儿的影像日记的形式记录英国二战末期的社会状态,将农民、矿工、火车司机和受伤飞行员作为为国家和将来一代而斗争的英国人民代表,并通过其相关的富饶环境和传统文化激发集体感受;另一方面,新闻广播里的喜忧讯息以及和危险并存的日常生活均以平等方式获得表达,也大程度上避免战争的直接呈现。
创新的纪录片结构
比詹宁斯战争时期的纪录片明显的差了一层,虽然同样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作品,《倾听不列颠》有着自己的乐观坚持心态与诗意的体现,可《提摩西的日记》已经先在的用一个视角的框定将观众放置在了一个接受固定陈述方式的位置了。真正的提摩西当时绝无观看电影的能力,这样做更像让当时观众便于接受战争即将结束之时的一种表达构建,即伟大英国人民牺牲奉献抵抗战争,协约国团结并进的政治局势。这种表述当然正确,但表述方法未免太限制视角些了,失去了前面作品内人物无穷的活力与诗意。组接的问题同样在此,以往跨空间地域与时间的场景并列是城市交响曲的形态,而本片内中年人部分无疑失去了前面所具有的那种隐藏的关联性,成为屈服表达的所在。这种表述更见问题的地方在于,信心的持续转瞬被推翻,在英国自己推动降下的铁幕中,这种信心仅仅存在了两年。
福斯特的解说,诗意气质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