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演奥登的RichardGriffiths两年后死于心脏病,一种和他扮演的诗人同样的死因。戏中戏的最后一幕,这位演员坚持以诗人在《悼念叶芝》中的末行诗句结束——“在他的岁月的监狱里,教给自由人如何赞誉”。艺术存在,艺术生生不息,而这只是某种艺术的习惯。
有了条目,感人。说真的,已经看到吐了,很多台词已经背过了,到昨天还发现字幕中一个听译错误,需要改,可是已经不想改了。。。
同样是戏中戏,国内的某知名话剧只能玩形式和煽情,而人家玩的是思想和层次。人是有局限性的,但是偶然会有超出人类局限的东西出现,这部剧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录像等于在舞台上的排练场外又套空间,几度忘了在看“排练”,台上“清场”自动鼓掌,鸡皮疙瘩掉满地。“Playsplump,playspaltry,playspreposterous,playspurgatorial,playsradiant,playsrotten-butplayspersistent.Plays,plays,plays.”
未看
从AlanBennett的粉变为AlanBennett脑残粉的分界点
“跟去吧诗人,跟在后面,直至黑夜之深渊。”关于艺术生命和戏剧生命的双线探讨,热爱和淡泊从来都只是假象,艺术家和演员们无时无刻不惧怕着观众视线的游移,害怕被剥掠声名的短暂占有。同时那种高傲的枯槁挣扎和对更完善形式的踟蹰索求也被AB写出了魂,生动可感。对美的永恒追求既是羽翼也是牢笼。
重刷……这剧本真是太骚气了……我要如何安利你们这么棒的剧啊……rehearsal排练+Auden&Britten&Writer的设定其实是个三重空间不仅探讨演员和剧本、叙述者和剧本之间的调和对音乐文学形式的讨论以及Auden和Britten作为人的关系展现因为前面太牛逼结尾三股线由演员以演员身份收到一起觉得弱了……
戏中戏并不稀奇,讲真并没想到是用喜剧来处理这么文艺的题材。没想到看下来最喜欢的居然是FrancesdelaTour的部分,出戏入戏游刃有余,经意不经意毫无痕迹。
1.这样比较起来,戏剧差不多就是《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纽约客》,而大部分电影差不多就是默多克的《太阳报》。2.现在做事儿的门槛是越来越低了,可以预测的未来,woodyallen会是后无来者了。
实在是wit到不行。Playsplump,playspaltry,playspreposterous,playspurgatorial,playsradiant,playsrotten-butplayspersistent.Plays,plays,plays.
觉得NT演得最好的果然都还是他们自己的剧作家写的本子深奥但不沉闷机灵但不轻浮半夜在宿舍看得我为了憋住笑简直想锤床Ihavethehabitofart.不能再爱这句话了
最爱的是Kay她理桌子的瞬间没绷住哭出了声
AlanBennett创作的时代新剧,巧妙的剧中剧安排。一个LGBT种群的、在英美文学界具有伟大地位的老诗人,在牛津看似邋遢的生活,通过他和故友、记者、应召男的有趣并且粗俗的对话反映了和他对艺术的趣味和习惯。男主角是哈利波特的坏姨丈,他已经在2013年去世。2017年8月观影NTLive版本。
没看进去,给不出星。原因1.文化背景差异,很多段子看不懂。2.剧情不了解,刷字幕节奏跟不上。此前看过简爱的NTlive,爱到不行。以为入坑,谁知这一部踩雷。不是剧不好,是我修养不够😂
AB的剧就是给人一种风格鲜明且很牛逼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夸才好的感觉【我在说啥==】
「托马斯·曼当时迷恋的那个男孩,实际上只有十一岁;在他的作品里,这男孩变成了十四岁;到了你的作品里,又成了十六岁。照这个速度,这孩子很快就可以领养老金了。」「-IjustmetProfessorTolkien,whoiswritinganewbook.-Oh...nomorefuckingelves!」
感谢字幕,不然我一定全程懵逼。这部剧赞到最后谢幕意识到自己在看盗版而羞愧。
看的影像版,电脑屏幕中的戏中戏形式感太独特。演员、台词精妙非常,出戏入戏瞬息之间,剧场里的畏惧和光芒之处,“Ihavethehabitofart”
Plays,Plays,Plays!这场戏真的字字珠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