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亚的视觉艺术大师,崇拜帕索里尼,在苏联时代历经磨难,对下一代忧心忡忡:“他们的生活被电视支配,整天嚼着口香糖!......如果他们要成熟长大,就需要读《浮士德》”。在电影节映后交流时他请求在场人士一起,为他的朋友塔可夫斯基默哀一分钟。
1导演是教不出来的,导演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我就是从娘胎里就有了当导演的能力的。2杜甫琴科当年很维护我,批瞎说话的影评人,证明我没抄袭呢。萨福琴科选的我们,他对我们很好,可惜去世太早,没能看到我们后来拍的电影。3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带来的轰动和牢狱之灾。今年北影节乌克兰电影展映还选了这部,就离谱呢。4有些导演妥协了,有些导演被折磨了!5在三个暴君统治下工作和生活。却极崇拜lenin。6监狱生活会永远改变一个人,住十天会变化,住半天就会有虱子。7我写了100本小说+6个剧本,拍了4个。8浮士德的价值。9本来要去美国拍朗费罗的。10吟游诗人是献给塔可夫斯基的,不在乎电影能否得奖,更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11让一个基督徒演穆斯林,让基督徒先一年别当混混呢,这个混混说我可以一直不当,取决于你的条件!
内容较为丰富
我相信导演是天生来的。这像是个童年的冒险:你在孩子们中主动创造了一个神秘的事物,你观察事物的形状来制造东西。你用你的艺术气质来折磨人。
说出“社会现实主义只能活在课本里”的人,不是作为只剩下简单的故事和表象的后期帕拉杰诺夫,而是那个拍出《石头上的花》的伟大的社会现实主义导演。他是个敏锐的人,敏锐到足以察觉在二十世纪某一时刻现实主义已被判非法,把已分裂的“不一致的”的现实按巴尔扎克的全景式记录下来都不再可能。但他没有选择生成或者列宁主义或者后全共斗式的小叙事的补充,而是回归到原初的单纯的故事中。在故事里,现实的人为了某种审美的现象学缺席而且必须缺席。这也就是帕拉杰诺夫亲口说的“墨索里尼式的美学”,这种纳粹唯美主义的真实不会给其他真实留下余量。
帕拉杰诺夫的自述,关于VGIK的师承、电影背后的故事、狱中生涯与苏联时代。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天才艺术家。内有老帕的画作和许多珍贵影像资料,以老帕在柏林电影节纪念老塔的致辞与一张和老塔的合影作结。(话说活的老帕好萌!!以及片中提及的“100部小说”和老帕的画作们后来还有公开出版/展出么?)
看了帕拉杰诺夫对下一代精神层次的宏大幻想就想笑(“电视支配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嚼口香糖!”)。我是不会犯这个错误了。悲观到底,自我至上。
比起「岛」那样他人叙述拼贴作品我当然更信服也更有代入感于帕拉杰诺夫本人的讲述杜甫仁科/帕索里尼/塔可夫斯基甚至一些过世的曾经的同学们……真诚和自我觉知上的认可!
最惊悚的莫过于老帕说他的偶像是帕索里尼吧……最后老帕提到老塔那段虽然很感人但是有点洒狗血的意思。里面几处提到的创作计划还是比较有趣的,最遗憾莫过于[浮士德]了……([石榴的颜色]花絮)
帕拉杰诺夫的零星片段,最后还纪念了一下塔可夫斯基
"无论谁想模仿我,都会失败“,这老头好有趣、好可爱,也透着大师的自信,要补他的作品,还有他为之默哀的塔可夫斯基的作品。
结合电影画面,亲耳听老帕讲讲他片子中那些牛逼的地方,或者那些地方是创新,有些地方为什么要这么拍,狠有意思。对列宁和老塔的特别提及,也能从侧面反映其背景状况。
我很爱这部电影,因为这是我和老塔之间最后的羁绊,我很怀念他,也很怀念以前在学校时老师对我的器重。老帕,你怎么这么早就走了,如果你活到现在,我一定去俄罗斯找你学习电影
4.7。
结尾Parajanov致敬Tarkovsky的一幕几近令人泪目。这是一位多么热爱电影、担负着社会民族教育责任的艺术家。“Ibelieveyouhavetobebornadirector.”“Adirectorcan'tbetrained,noteveninafilmschool.Youcan'tlearnit.Youhavetobebornwithit.”谨记谨记
VGIK时期的杜甫仁科、舍普琴科,SocialistRealism,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统治的三个黑暗时期,美学之父竟是帕索里尼。
老帕生动可爱
Istilldislikethosewhofullofenergyandwasfascinatedbylife
oneofthegreatestartistsIfoundthisyear.
这部电影充满了我对朋友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