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撰长文以悼之。为你为他为电影。
导演镜头下那个破败荒凉的前苏联景象,让影片的摄影格外出色。但缺乏情节连贯性使得影片很难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射。
12/6/200812:25pm光點台北
回想几处神来之笔不禁破功表态.EmmanuelCarrere、DinaraDrukarova出席.@filmotheque20160118L'Archipel_PARIS_CINE再看EPDV.K
分镜和摄影都可以说是很棒的,好解除声音上的动点,也让人感觉到深深的无力和绝望,虽然说是苏宁电影,但是那种宗教化的影像符号省略了好多,更多的实际上是像意大利一样的零散叙事。当然,后面超现实的场景越来越多,对前面的写实感觉实际上有种破坏。体制以及畸形的战争压迫着人走向灭亡的主题居然能在苏联大环境下拍出来,这种创作实属难得。
战争的后果不光是逼日本战俘自杀,还逼疯了苏联人自己。小男孩在浑沌环境下最终长成少年犯。无法不让人想到《狗脸的岁月》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是他们都活的太舒服。
此间光影不俗,留待改日重看……改日重看尔尔,看过留爪了了
現代アートハウス入門第二夜。荒凉混乱的记忆碎片的拼接,那些混沌迷茫的面孔的特写镜头如同导演记忆的复刻,十分震撼。场面调度精妙又自然,堪称教科书。但是说实话除了身临其境的不快感,的确没有找到一个贯穿全片的情感依凭,但也许这恰恰是因为大背景下大部分人都是在无意识地生活。比起最后的裸女,更喜欢前面微弱的逃离与短暂的阳光,和留白的死亡。「别拍孩子了,去拍她。」一刷日字二刷英字,还想再认真看一遍。4+
其余的属于历史,或者更确切地说,属于一个清醒的梦。首一个消胜的岁。自映,极致的黑白,浓烈的情感:最佳处女作的金摄像机奖(Camerad’or)。晚上,他我到了他的水手朋友,一起喝着北欧烈酒,然后-起跳着哈萨克舞。两年后他回到戛纳,带来了一部彩色但是差了些的续集《独立生活》(Unevieindependante),在戏里,孩子们长大了。这部续集还是拿下了评审团共同奖。谢谢评审团主席德帕尔迪厄。然后,就没有消息了。夏布洛尔(ClaudeChabrol)曾说:“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学会如何操作摄像机。”是的,克劳德,但是忘记操作需要几个小时呢?
d1175/以小人物来批判Stalin主义,没有激进的语言,只有冰雪地的悲哀,这是一切发生的事,压迫都藏在后头。/月亮上为什么没有伏特加呢?/他疯了,所以他们把他放了。和着年份与泥土吃饼的莫斯科学者
生活万般苦难但月亮上没有伏特加
《死亡与复活》《四百击》《月升王国》孩子,母亲,恋爱,堕落,背叛,早熟,奔跑,叛逆
结尾:孩子们死了,女人是疯的。
最后裸女的疯叫
西伯利亚的叛逆、死亡、恐怖与重生,作为苏联的四百击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生命苦难
原来月亮上也没有伏特加啊
SovietUnion︱1989︱B&W︱Russian︱35mm︱105min◎1990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1990歐洲電影獎最佳劇本◎1990比利時法蘭德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1990年法國電影筆記度十大佳片之一
不了解那个环境就不容易找到共鸣
可以在里面看到罕见真实且正在发生的事情。所有感受汇成一句话:我老是想冲进屏幕揍死瓦列卡这个混小子。懦弱的我知道瓦列卡不是罪魁祸首,但单薄的我对源头无能为力。原片名翻译确切点其实是“不许动—死—复活!”,可能是儿时游戏一二三木头人的口号,这部片也是用的儿时的视角。全片灰灰暗暗的不说(其实还是有笑点的),有时还会持续出现特别刺耳难受的声音,我这么一个对声音敏感的观众打了满分——里面的各种情节真正地带动了我的各种情绪。死去的事物让人痛心,暴力和欺压复活了。复活导致的死亡。复活出的东西是消灭不干净的,它能无限复活。死去的东西会再次出现么?死去的东西会愿意再出现么?希望渺茫。东欧的电影看多了,我也开始说这些漂亮的废话了。
还以为是更老的片,竟然是89年的。但其实回过头想想,即便是场景再破败,一些前卫的剪辑配合手持镜头有意图的摇晃,作为观者并没有感到古臭い,全情投入也不费劲。吞下混着泥土的面粉的知识分子的面孔特写慢慢曝光泛白,宛如骷髅。浓雾中燃烧的人,拥挤砖房里的小猪,围在火炉旁烧茶的日本军人和最后疯狂的裸女这些常识以外的存在,都是那个世界里普通的一份子。儿童的犯罪和随后在灰色时间里唯一代表正面存在的女孩的死亡像是对无理秩序的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