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三刷
生产一批侏儒统治世界
如何去爱。
早期胶片电影后期染色、胶片不充分显影、过度曝光和不充分曝光的特性暴露无遗,而胶片后期染色让影片画面呈现出的诡异红色和绿色也与影片的故事主题相符。没有爱,内心只有仇恨和邪恶的人造人代表在那个混乱年代的暴君和威权形象,《人造人》不仅揭示了德国当时的混乱,而且反映了德皇统治下一战时期德国人民内心的混乱矛盾情绪。德国民众出于对威权的恐惧而反抗,却又不足以进行彻底的变革,导致仅停留在反抗,甚至是内心反抗的表面;但又因为内心对威权的依恋情结,导致对威权、对暴君从反抗逐步演变成依赖与屈服,《人造人》恰恰流露出日后德国民众的这种思想倾向
【默片无配乐染色/意字/76分钟】人造人的故事。本以为1931年的《科学怪人》是最早将造人故事搬上荧幕的作品,没想到更有甚者在一战时期。同为恐怖科幻题材,确无后表现主义的强烈视觉效果,布景和道具都较生活化,虽已出现实验室、化学仪器等科幻元素。或许对后期德国表现主义发展有些许影响。
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加马布斯博士,夸张的肢体表演,煽动的画面构图,还有配乐的情绪渲染,心理惊悚的效果表现非常棒。
76mins(豆瓣时长标错了或者是帧数不同导致?),虽然画质十分一般,但是内容层次优于科学怪人,配乐听惯了有一股适配的诡感
静夜字幕组之四期待修复版
意语生肉继续硬啃,目测是残片
20230228
人造人寻找爱的故事大自然有无形的界限生与死是最神圣的秘密实验室创造的生命形式虽然完美但没有任何人类的感觉他不知道什么是宽恕怜悯和爱幸好他没有成为一个充满仇恨和毁灭的人他追寻的只是一个灵魂他愿意付出一切只为感受到爱在人造人最后的尖叫中天崩地裂在那些废墟后面是新的生命的黎明
迄今为止,看过影片里最早的科幻恐怖片,惊讶于这么古早的剧作就选择了人造人的题材。影像、场景较朴实,更注重人造人角色的情感表达:他的渴望、遗憾、痛苦,甚至言行分裂(但设定是不应该有七情六欲的人造人,不会喜会痛,不会爱会忧,逻辑不太对)。。他没有灵魂,带着恐惧自毁,终究无法成为真正的“人”。(也许是年代久远胶片有遗失,某些镜头衔接不畅,跳跃性明显。)感谢静夜字幕组翻译~
这么早就有这种题材了
静夜字幕组翻译
“受过关爱的孩子死了,而科学的孩子却还活着!”/“他的嘴唇冰冷如死,不知道如何亲吻。”
已找到,已发布
2014慕尼黑电影博物馆修复版,全6部分,波恩默片电影节创始人stefen解说,有钢琴伴奏,时长200分钟,wunder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