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集还行,后面就比较水了
前两集的,后面不想看了。云锦太牛逼。
看这个都想剁手,想买千层底,想买长衫,想去照相馆。。更想我外公外婆了,想给他们织围巾
薛老汉:“小时夫妻老是盼,一时不见就干叫唤了。走掉一个老人了。你就没法子过了。就剩一人,就很孤单…很孤单…”旁白:“人到了这个年纪,总有一个先后早晚。”
拍的挺一般的,最开始很好看,后面就一般了,主题有种强行突出的感觉。
抽丝剥茧千头万绪如梦似幻浮华阅尽以针为笔以线作色百转千回锦绣中华第三集确实有点出戏,不过也还好,世界是多元的。一转眼,马上就11年了,姥姥做的那摞儿鞋垫还在柜子里放着。
非常棒的纪录片,其实中华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绝对实至名归,只不过我们抛弃了它,匠人精神是与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不过我觉得古代人比我们有内涵有文化多了,我们只是在物质生活上史无前例,但考究品质,简直不堪入目。
历朝历代,各个民族,出生结婚死亡,都会有专门的隆重的衣服,现在的流水化生产,让这种服饰的仪式感降低了很多很多,我可能最有仪式感的衣服就是小时候奶奶给织的毛衣了吧,不过也都不知道去哪里了。不过快也有快的好,省去了很多的劳累,我想让女性天天在家里缝衣服补鞋的日子,肯定也不会有多少人想回去。
从原材料的种植,到真正意义上的抽丝剥茧,织丝成布,再以布为画。从苗族锡秀、南京云锦,到广东粤绣、苏州苏绣;从西安的千层底布鞋,到新疆的扎染;从少数民族的成人礼服到都市二次元时尚服饰;从国风服装设计师、古装复原研究者,到西式领结、马靴、复古牛仔裤匠人;从夫妻共操织机、父子同缂丝到四代同堂绣周岁服、母女齐绣老衣。一件服饰、一个配饰不仅表征着个人品味,也携带了祖辈的感情,更隐喻着一个时代的风尚与文化。居衣食住行首位的“衣”,蕴涵着华夏气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语里也有不少由服章起源的词汇:锦绣、布衣、子衿、霓裳、桑麻、抽丝剥茧等等。美矣。
第六集是前五集的精编汇总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孩子爸爸推荐看的。似乎没他说的那么好。
纪录片的制作和立意我只能给四颗星。多一颗星是给片子里的匠人。浮躁的时代,仍然坚持清贫和梦想的人,都值得赞扬。看的时候也一直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去贵州凯里山区一个村落遇到的,仍以手工制作银饰和服饰为生的苗族人。那个村子里几乎只有老人与孩子,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传统工艺濒临失传,可在收入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守传统呢?
前两集不错,后面比较平淡。
这是疫情的时候,二月份在家里看的。你知道吗?虽然是现代了,但在很多地方,还是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影子。那样的古朴、诗意、天然。不过这个纪录片怎么讲着讲着就到cosplay去了??!前两集最好。
什么时候我们的汉服能得到官方承认啊……第四集开篇的那段文字我很喜欢这个纪录片本身不咋地,有点空洞,还容易混乱主题
第三集讲Cosplay???
第一集,感受到工匠精神。张英对布料的热爱甚至偏执,很多人不求富贵,但求热爱的态度,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能量,忙碌而充实。这是我喜欢的。现在忙碌的杂事太多,我应该极简,足够慢,足够少,足够好!对麻布和丝绸也有了初步了解!
每集采去几条故事线穿插的方式其实不如一集讲一个事情绪很断裂第三集结构主题混乱有些事没讲明白很可惜
做功和内容不比舌尖前两部差,只是无处去寻有心人。
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