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挺巧;就是导演有点令人不适
biffgv看到了导演…油腻自大😓
补写。第九届重庆青年影展竞赛短片,获得最佳短片奖。初看评语是:“4+星。生活在南方的维族人生活,角度新鲜,可爱的家庭小品。准确、恰当,演员控制好。”导演毕业于传媒大学,做过几部电影纪录片的剪辑与导演,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可贵。
影片后半段把前面提出的问题(汉人中心主义、原教旨的系统性厌女)全部舒服地遮蔽了起来。
前面睡着了,关于大盘鸡还是肯德基的对话戳中了我的心巴。
没看映后好像错过了油腻的东西
除了天真的孩子们外只剩生硬与牵强
多可爱的故事就有多傻逼的导演,除了两个小演员,其他人一开口就感觉特别假
#16thFIRST#短片3组-最佳短片。工艺水准和表演还都挺好,不会读写汉字设定有点硬,另外在福建新疆人这个也没写得特别深入。
没有映后的问答感觉是可以3星半的。不喜欢的父亲角色,暴力嘶吼之后又莫名的和解,充斥着一些父本位的,虽然我吼你,但是我爱你式的道德绑架。比较妙的一点是,爸爸不会写汉语,于是汉语成为一个秘密,这很奇妙,孩子总会有一些秘密方式来传达一些情绪和小心思,是不是早恋?是和男生恋爱还是和女生?这些全都不重要(主创解释为这封信是给爸爸的感谢信之类的,更是烂俗)
#16thFIRST#不明白开头对妻子暴怒的意义是什么。父亲的转变很突兀,从一个暴躁的男人到温柔的父亲,只靠小女儿的插科打诨?感觉草率了。角色没有立住,像是为了导演的叙事目的而随意转变的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在一种表达情绪和氛围的片子里看到一个老老实实讲故事的片子,有种喝完一口汽水之后“啊~”的一声的感觉。完整灵巧,轻盈不压抑,虽然技术上有点刻意的痕迹,但是,这一周几乎没有看见故事,鼓励故事
基于演员体验的导演,所以镜头前演员的状态非常自然。
#16thFIRST#剧作还有情绪上稍微有一点硬来的地方,但是整体的表达是很完整的,看起来还比较舒服。
能理解为什么被与《battle》相提并论了。都讲少数民族传统与现代/汉化之思(大盘鸡or肯德基),镜头语言成熟,有股内在张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能看出一名青年导演拍长片的潜能。摄影和色调好舒服,两个小女孩的表演都很自然。
3.2#HKIFF2023online#
被迫听了导演对于此片的分享会,导演太sb了,有且不只有男性凝视和不尊重。“兄弟们”(引用导演的口头禅),我盲目的讨厌它,骂我吧。
用家长的视角调解着孩子的动机,折射出维族父女之间的文化斗智,其中蕴涵着家庭文化与民族差异从同化、融合向多元化发展的变化。
#
仅从成片来看的话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民族身份的设置自带一些文化冲突的成分但不是很喜欢把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也归于文化差异的生成状态成年人难道就不好奇了吗成年人只是比未成年人多了一些行为和思维定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