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了三年终于得以一见此片!经历中年危机的男演员回乡找回自我和动力的故事其实在日影里并不新鲜。但叙事上的多层结构为影像上提供了更大空间,胶片+三宅标志性的特写运用+decade全员的倾情演出制造情动。杰出之作!
知性和感性平衡得恰到好处的野心之作。28岁完成,26岁拍摄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院线首作,惊讶。
一个经历中年危机的男子回乡,他的思绪和潮湿错落的水草、排排林立的房屋一样,时而有序,时而漫游。越是接近“无意义感”,人就越接近释放。他似乎无法解决这种苦闷与漫无目的行走,而在这样感性与理性的拉扯游走中,他也渐渐接近身心的平衡,仿佛得到奇妙的治愈。此刻一切的果似乎都有因可寻,感到一边在被命运支配,一边又在回味着人生的种种因果,他很自然地把这些道出。景别的使用太妙了。
很喜欢,形式如同梦游,是那种不需要从头到尾紧跟剧情,允许你走神的电影,甚至说,它的目的就是给你提供一条走神通道。众多记忆的画面不停掠过眼前,毕业到进入社会的那中间几年则被抽空了,使我不自觉问出电影的那句台词,“你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吗?”是的,我记不清楚了,过往做的选择,多数是在不经间完成的,我甚至不知道当时的我是在做一个选择,但又正如台词所说,“现在的你正是某个时候你所做的选择而导致的结果,由选择和结果堆积起来的,正是如今。”这么不清楚,更令我想回到过去。一个人想回到过去是有原因的,但一个人想回到过去又是不可能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见自己,已经察觉我是梦中的人。这些道理多么简洁清晰,然而要走完一个自己写下的句子实在太不容易,要真正接受这些事实,我想我还需要更多日子。
真的厉害,三宅唱能把这样一个其实有些刻意的设定拍得如此自然流畅,这就是他天才的地方吧。《鸟儿》也是这样。有些奇幻的叙事被呈现得自然、舒适、轻盈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有景别之间切换的关系,表演的呈现,剪辑的顺滑,音乐的编排,但应该还有某种更物理性的东西,我现在还说不好。有几个突然拉成远景的镜头非常厉害。不过,之所以喜欢它,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个主题带来的共鸣吧。ある時にある選択をしたから、その結果が今のおまえだろ?選択と結果、その積み重ねとしての今だろ。此刻的自己,是过去每一次选择的结果堆叠而成的物。
三宅唱导演作品中难度最大的一部,确实需要聚精会神地观看品味。映后当导演提到日本3.11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痕,才让人猛然醒悟到影片鬼魅混沌的设计意图,以及男主角如西西弗斯神话般不断周而复始中凝结的人生况味。28岁的三宅唱,真心了不起。CFA回顾展2023.6.30
正如女主角给男主角放自己女儿的家庭录像,这部电影就是男主角的私人影像,三宅唱的《死者田园祭》。这种私人影像所释放的随机性在于,影像一定会关注到那些自己不熟悉不认识的身影,那些我们熟悉的面孔必定会与他者置于同一画面时空中。然而回放前,令我们错愕的是,男主角在过去时空中关注到的那些幽灵,真的是随机被关注到的他者吗?正因为这些幽灵不具备他者的属性,所以这种虚假的随机永远都被充满刻意的设计所打断(三宅唱的《咒怨》便是如法炮制来制造恐怖的)——女主角离开电视面前,其家庭录像回放后,出现的便是盯着男主角与观众的女主角的脸,这种老套的后设是必要的,是自反的,那正是电影本身在强调自身虚假性的、一瞬间的真实,因此电影其实早就在回放后就已经结束,中间突然出现的白幕便是电影宣告自身结束的标志。
#电影资料馆完全看不懂,但是放映结束后总感觉刚才接收到了些许人生的落魄与无奈,就像很多事情说不清,人总得学会面对许多荒唐,于是舍不得给低分。延续着『やくたたず』的黑白,开头滑滑板的镜头用了许多黑幕分割,摄影机宛如人眼一睁一闭,为后半段的梦境做准备。三宅唱自己也说受到了戈达尔的影响,希望像他一样打破常规,成为特立独行的导演。车内的跳切毫无疑问来自于《筋疲力尽》,过去与现在的种种非线性剪辑,以及“车钥匙”一段行为与结果穿插的表达手法等,其中所营造的朦胧感更引导观众去关注个人的生命体验。还有几处十分诗意的拍摄方式。配以稍加欢快的背景音乐,观众跟随着主角,一起望向车窗中的日本街头。婚礼之外,他在车里看到窗外的她,于是灯火灭尽,空留她的轮廓于黑暗之中,像一个歌舞剧演员耗尽年华,落寞退场。
@小西天。1.《无用的人》在拍无边的冬,《回放》则是场仲夏之梦。四十度的北京,正适合我们在高温的昏沉中各自回放人生。《1999》里的少年,又奔跑进回忆的操场,踩滑板短暂滑出疲惫的生活,匍匐在人生中程的侧弯。三宅唱的前几部电影,人物都处在跌宕运动之中,最后却总难免跑成徒劳的闭环。2.三宅唱说电影的主题是人生是不是自己选择的。各种反常规的景别运用,就像回放时对偶然的不断凝视和对选择的重新评估。3.比起过于新浪潮学徒的跳切,车内那段我更喜欢对反打聆听者的故意遮蔽带来的微妙的不安感,像梦里与你在一起的人,总看不清脸。4.分明是最简单的电影啊。映后三宅唱带的水由三得利换成了东方树叶。
3.5;向回忆反复索取出路的过程,实则是某种自我说服的变奏,在主观化的选项中,人生是否会因为重新选择而变得更好——在极为漂亮的时空转换中,视线与视线重合,肉身与肉身分离,踏进同一条河流回放昨日,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今日的我们,正是每一个昔日的自我累积,因和果早已呈现得清清楚楚。
还真的……挺难进入的
三宅唱最佳,感谢NanSLi的翻译。剪辑的顺滑使得时空的转换异常流畅,这种打破空间叙事局限的手法在《你的鸟儿会唱歌》里也得以延续。喜欢这种漫无目的的散漫,随性和自由,从回忆里反复抽离到从日常里反复跳脱让情绪不断地来回撕扯。有些地方挺像后新浪潮时代的菲利普加瑞尔,虽然只看过两部三宅唱,但对他的喜欢已经不亚于滨口龙介了,滨口擅长用致密的文本去制造张力,但三宅唱胜在渲染情绪的呼吸感。
#2023三宅唱电影展「听见都市的节奏」#回放的概念,回忆,行为,青春经历,剪辑技巧等等。在情节点不断callback的时候变得灵动起来。
真实无从分辨,当谈论过去时,每一次固定的回放都在杀死且复活记忆,反复醒转之间联结梦一般的逻辑和素材,选择即伴随讲述而发生。镜头的触感非常sensitive。
【3】不太喜欢,以自溺的姿态闯入滞重的记忆迷宫,段落的变奏也只有疲累感。早期三宅唱居然是玩“结构”的,还是喜欢之后自由的他。
被唱哥圈粉。喜欢映后他说的,你以为你的选择很关键,但有很多时候不是的,人生有太多偶然性,有些问题无法解释。沙丹怎么回事,一直说片子很“难”,这评语和片子气质完全不搭嘎好吗!我反而觉得刻意感有点重,可以再天然一点。相比还是更喜欢无路用的人。
制造幻觉的天才。不只是风景,更借城市地貌的变换引出迂回的人物关系,三三两两如积木般组合嵌套。三人相遇,并行拍照,坐在湖边闲聊;突然的沉默,鸟鸣声填满空白,一人默默离开;意外的抚摸,一人起身,一人跟随。当Playback如约而来,相似的情境重演,却生成几乎背离的情感。借用一切可以反射的物件(玻璃门窗、汽车后视镜、街头广角镜),微微晃动的跳切,以及中景切远景的不真实感,人物陷入陌生与熟悉的薛定谔状态之中,感受晕眩,再被重新激活。
不打分了。特能理解年纪轻轻的电影人苦苦思索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片子看上去更复杂更显高级…其实没什么难懂的地方,手法也并无高明之处,倒是看出了导演自鸣得意的心态。2023.6.30号@资料馆
常见科幻电影重复时空的设定与以叙事形式展现人生小径分岔的完美结合,过往两类之中斩钉截铁的快速转折被描绘成了极奇妙的感知体验,是带有都曾经历过的坐车思路出走或浸入梦境时的发散呈现,是人生困顿时刻渴望回转时间的思路一闪,配乐好似催眠曲、招魂乐,当正处于困惑之时,已然回到了过去、返回了现在。而暧昧性的保留了时间差别的疑问,不仅没有成为漏洞,反而成为带着经历过后的再次重来,以及纳闷对方为何重复的想法去面对生活,好脱离失意状态,再次审视与回望人生,并获得处理机会。内容编辑为了∞形的排列,期间中点是晕倒路边的时刻,左边是从晕倒到晕倒的结束式衔接,右边则是醒来到工作,真实逻辑与影像排布上与晕倒紧密相连的部分,是开始式组接,三宅唱将中年危机的暂居泥潭化作了可视的幻梦结构模型,在“回放”人生后是出新的开始。
第一段车内跳切,恍惚觉得四个人在两辆车内,互不干扰;唯一用两位演员饰演同一角色的不同时代,诠释了角色的特殊性;男主婚礼上不符合场合的着装,增加梦境的不合理性,都很巧妙。看完映后就觉得中国人真的擅长做阅读理解,日本人真的热爱谈论人生啊。影片中宣布新郎新娘入场,前排小情侣突然牵手,有点儿可爱。@中国电影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