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向何处去”的迷茫,镜头先锁定的是人物的双脚。兜兜转转回到原点,还是要继续上路。随河水远去的剑,已是上个时代的幽灵。
同样是刻画男女,川島雄三和侯麦的电影结尾都有让人不禁一笑的讽刺感。但侯麦的讽刺在于通过谈话,人物自认为的现实和实际现实之间差异所产生的讽刺。而川島雄三则是用时空的错位,人物在不断的穿插,错过,重逢间反复。所以wipe的剪辑被频繁使用,所以新珠三千代身体不断运动,男主角总是在路上。
跟沟口健二同样的看过原著内容,这部就是米汤,沟口健二是胡辣汤。外景是这部电影优点,沟口以内景为最。这部电影最大缺点就是有期待的内容却没有很好的后续故事,而且收尾太快了,快得男主角和女主角不合情理。
拍得真不錯。被新珠三千代美暈。
锤实了对川岛雄三的爱。近期看过最喜欢的爱情故事,以为刚开始怕是一部日本柳永式哀叹妓女生活的电影,白担心了,毕竟川岛不是成濑已喜男。川岛雄三的心性多好,爱着人的弱点,贪婪堕落摇摆都不妨碍他们的可爱,只要有力气再上路,依旧是一条好汉。这样游戏人生的态度,贯彻川岛的每部片子。
关注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的作品,无论是细腻的人物塑造还是对于洲崎パラダイス的全景勾画,都增强了电影的时代感,使故事中日本平民的纠结显得更真实。今村昌平竟然还是副导演。
标题很是惊悚“赤信号”!但简直看不出和沟口遗作《赤线地带》出自同一本原作(女作家芝木好子的小说),两部片时间也相隔不远。很有意思,比起针砭时弊的社会派,卖春防止法这里只一笔带过,设定在风暴中心外缘——桥外的世界(桥那头的世界,留给沟口咯?)。要论群像定是《赤线地带》更面面俱到,但川岛雄三这个有灵气,内心戏凭脚的特写就来了,轻描淡写拍男女羁绊。
战后反pc法让更多人失去经济来源,他们徘徊于此寻找欲望与归宿。第五部川岛,每一部镜头风格不同,都喜欢。擅长利用狭小室内和走廊的调度设计,以镜头语言让人感受主题。那座桥连接过去与新生,桥上招牌“天堂”二字介于“洲崎”二字中间,排版设计对接川岛流畅的线性交叉调度和人生抉择。男主形态亦动亦静,他与女二(线段轨迹)的交点无法走到最后,女主(直线)来回往复的运动与路人线段同样无结果。最后镜头利用空间错位,此时女主女二是三维空间内无法交点的轨迹线。
他的作品總潛藏著一些原始、洗濯不掉的無賴意識。軟弱不只是一刻喘息,甚至於紅燈的暫停過後,還會再一次把人變回一個無賴。好像看著《夫婦善哉》的感覺。
惊喜是在作为一部剧情片,每个人物都很丰满。或者说在这个日本战后“众生相”的描绘上,导演愿意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一些很小的角色上,比如面点的员工和酒吧的小孩。这种社会学的思维让这部电影有了饱满的内容。主线索还是一段(或几个并行的)爱情故事,人物感情的错综复杂,命运的重叠和错过,完成得很不错。被重点开发的城镇(现代化),电子产品的盛行,对比故事发声处的红灯区的破败和欲望横流,有很多值得玩味的时代和人性切口。还有那条频频回望的隔开红灯区河流和桥,颇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融合的味道。
好喜欢这个剧本结构!每个主要人物在这80分钟里都在试图把自己的人生走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兜兜转转最后全部没有成功,看起来又准确地每个人回到每个人的起点,得到的是留在心里的悲伤与怅惘……可能还有一丝丝期待?男女主再次迈出追赶公交的脚步,踏上新一个轮回,算是给了一个希望的结尾,会一直这么绕圈圈下去么?听起来很像我的人生……其实也可以自选一个轮回结束时死去,各种意义各个层面上的死去。
基本能进50年代十佳。
日本战后经济疲软时期首先是生存才能有暇考虑情感需求的平民生活常态/红灯区并没有被着重刻画风尘特质仅仅是川岛雄三探讨两性关系脆弱性时其中一块背景板/丢在水中的刀出现在结局不能不让人联想一对恋人的反复重新开始是否终将重蹈看板娘和她的浪子回头丈夫的悲惨结局的覆辙/
201204091700ArtsCentre
表面上是男人和女人的相互依存,他们在乐观与悲观之间夺取主导权。但影片妙就妙先抛出战前常用的女性主题,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互换了立场,来讲一方依赖他方和一方是他方的所有物,川岛的核心始终倾向于战后的女性需要依靠男性,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日本人的国民性,也是当时的宿命。
影片行至中段,男人一家家居酒屋找自家吃寿司的女人。进屋坐下,后改变主意转身离去。镜头随着女招待摇到隔壁房间内。叙事从男主转换成女主,击鼓传花般平滑自如不着痕迹,看起来真是舒服。
生活总像是一个个轮回,荒谬也好真实也罢,似乎那些死去的记忆总是在不断攻击着我,在新遇见的人身上也能够看到他们的影子。有时候我觉得这点挺让人绝望的,却又似乎无论怎么挣扎也逃不脱,也许这也是一种宿命吧,一种新的精神死亡的方式。有时候越是盼望什么越是会得不到什么,慢慢地也就不再会那么期待了。希望终有一天生活能够对得起我的努力挣扎,希望我终究能为自己换得一个更好的明天。
真是迷人呀…整部电影都是“下沉”的,从桥上往河里扔烟头开始,男主女开始他们漫无目的的下坠生活,影片结束时又是另一轮逃离,却没有一个安稳落脚的地方,大概就是那个年代的生存状态?有很多低机位的镜头很迷人,小男孩踩过碎玻璃,失踪的丈夫回来时女店主也是通过男人的脚上的木屐认出。河流,桥梁,雨,水在电影里流动,并让隐秘替代了情欲。原本以为会拍妓女,其实拍的是下层人民的生存,大概就是小男孩那把落入水中的剑,生存只能是下落且漂浮的。
☆:4.5♡闭合叙事指向未曾解决的社会问题-由女性主导开始,随后叙事的驱动似乎被拉扯于男性与女性关系的角力之中,引出战后东亚电影中相当类同的一种“脆弱的男性气质”-阶层、性别、战后一代,上帝视角的俯视却不给予评价,第一部川岛雄三,很感兴趣。
剪辑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