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板仓一别,毛泽东与杨开慧再也没见过。半个多世纪以后,工人们重铸主席在板仓的老宅,推开墙,发现一封封信填满了墙缝。毛主席直到去世都未曾见过这些信,每一封都写满了杨开慧无法传达思念。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202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教员千古。
终于看见一部红色电视剧里孙中山还活着,蒋介石还年轻的电视剧。
看了两集,教员为了更好的领导工人运动下矿井走进工人了解工人的生活那段完全可以比肩《觉醒年代》!甚至让我觉得《包身工》这篇文章被具象化了
几个年轻演员很明显有“演”的感觉
在体验过安源煤矿工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后,毛如是说:“那些说她是恶鬼的人,比恶鬼还要恶。”
画面质感和镜头语言过于好了,雪窦寺那段的画面很有美感,隐喻也十足,蒋介石那张脸和阴恻的天色彼此呼应,故事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还没看完,前四集一直在回避“穷”这个问题,有点不是很满意……大约是我太喜欢觉醒年代了,感觉这边目前出场的几位人物稍稍没有那么好的造型……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答:无产阶级
选角这一块真是没得说的👍,每个演员在我心里都很贴合角色,特别是宁理,和马林之间的几句话就把陈独秀内心的孤傲和执拗展现出来了
韶山山歌,洞庭湖的美景...本湖南人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革命风味满满,地方风味也同样够足~
这部《问苍茫》必须是2023年度最佳!事无巨细地讲了毛泽东在1921到1927六年的经历。这六年让毛泽东从一个知识分子、纵横家逐渐成长为战略家、革命家,最终走上井冈山。
叙事感很细腻,就像毛泽东和家人普普通通的坐在一块吃着晚饭,一碗红烧肉承载的是家人之间最深厚的爱,特别中国式的情感表达
通病,塑造大人物形象过于端着。忽略了有些大人物不是生来就是大人物。表现青年时代探索中的他们,台词表演却像老人,明明是初出茅庐无名应征者,语气姿态手势却如同指点江山给下级布置任务。当时他们尚不知能否成功如何成功,意志坚定不等于过程中毫无迷惘挫折,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态度是以今度古。有才干壮志,也不可能年轻时就那么老练。你们印象里的他们是那样是因为参考的是他们晚年在重要场合的记录,人也不可能只有一面,家中老人曾与几位大人物有接触,他们日常也不是这样,不表现人性面,人物就单薄,高大全即假大空。其实表现小的一面优点,有趣有人情味,反而能形成反差更好衬托大的一面。多读史书,历代帝王的日常记录也不是都严肃。这不是演员的问题也不只是一部剧的问题,是要求太刻板演员可能压力太大太紧张发挥不够好。为示尊敬不打分。
女子有如杨开慧“为革命事业死不足惜”,有如宋庆龄“为革命成果兢兢业业”,有如向警予“为女子解放而读书”,追这部剧感受到了百年前女性坚韧的信念和力量,受到了深刻触动
郑业成演的很好👌🏻
毛主席与李达的对话很好的阐述了为什么要革命、怎么样革命,我始终认为一部好的主旋律一定是要让观众了解历史发展背后的原因的,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何以为国、何以为家、何以为民族
百年前的时代之“问”,问的正是彼时迷雾混沌的“苍茫”大地该何去何从。28岁的年轻教员尚不清楚路的尽头在哪里,但他知晓,行走本身便是一种意义。只要启程向前,自会有同路人一一跟随。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开荒拓道的他,今年130岁了,生日快乐啊!
欣慰的一点是在浮躁的内娱发现了一批认真演戏的青年演员,可以当做觉醒年代的续集来看
以毛泽东个人视角去展现党的发展历程,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主席这时候还是追随者、探索者,一路践行,直到成为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