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researchpurpose.
见识了一个完全不了解的职业真的很有趣
2020蹲家里的波士顿附近居民可以在CoolidgeCornerTheatre在线购买,然后在家里链接电视看。亦可以查询当地电影院,支持本地小众电影院。
采访了很多书商和藏书人,信息量很大,但是作为纪录片挺平庸的,完全没有叙事主线或者核心。发现了一个美女书商RebeccaRomney。Mao被提到了两次。另外有一句关于护封重要性的评论:“没有护封、品相良好的初版《了不起的盖茨比》价值5千美元,有残缺护封的1万5,有完整护封的15万!”护封本身是一种艺术。
好看拍的挺顺的镜头里的各种型款的bookdealersofpersonalities也挺有意思
書商們感慨參加珍本書展的大多是頭髮花白的的中老年人,即便有少數年輕人加入,女性在這個行業依舊鳳毛麟角。別説這些書是「奢侈品」了,我覺得現在很多書也是「奢侈品」,至少從編輯、設計和印刷的成本來看就是如此,但售價卻往往是白菜價,有一種既自豪又悲哀的複雜心情。作爲一位愛書人,書籍無論新舊,都是我的babies,我既會爲偶爾的磕碰或擦損埋怨自己,也會為書頁之間增加的歲月痕跡而欣慰滿足。至於注定分離之後,它們將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我還得細細琢磨一下,畢竟它們都將是個人精神世界的延續。
谁小时候的乐趣不是在二手书店里翻书呢
@川越スカラ座你在家里百无聊赖然后午觉醒来担忧自己虚度光阴于是心慌意乱你在旧书库里徘徊累了打盹你醒来心平气和因为你所处的地方是宇宙最后有段大卫鲍伊趣闻所以我中途又睡着了在电影院睡觉快成我兴趣爱好了
看到一个人有一屋子毛泽东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升腾了。
#ACSB#谁是谁可以再弄得明显一点儿的,虽然业内属于所有人认识所有人的状态;认出一个品味独特的美国书商,在牛津书展有过一面之缘;Maggs这样的并不能代表uk/England/London的书商,所以估计出场的纽约书商野差不多是Maggs级别的(?);古书水太深,互联网打通了信息壁垒,如同水净化清澈了但不会改变水的深度。推荐对图书收藏感兴趣的友邻认真看,有惊喜。
distributedbyMagnoliaPictures.蛮有趣的选题,采访到的booksellersorarchivists都很有想法,有的是继承家业,有的是年轻时的实习经历变成了他们的“spark”。接触了学术领域之后我才逐渐理解到收藏家的意义,他们提供了保存并解读历史的新方法新视角,不是真的热爱也很难坚持下去,所以还蛮羡慕这种情感投入的。我边看边标记了纽约的独立书店,接下来去逛逛。
5000个标记给这部和书有关的纪录片。日本世界读书日在4月23日上映,海报上还加上了只猫子。书商们对未来书店的担忧大概日本也是最有同感的。
书,总也买不够。
拍得非常政治正确,各个种族的书商都照顾到了。哪天再拍一个SF的吧,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CityLights。
实在太散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privatelibrary的owner说等3D扫描技术成熟之后,会把所拥有的的书都digitize,然后等copyright过期后放到网上,soniceofhim。虽然这些年因为居无定所所以大部分的阅读都在Kindle上完成,但是纸质书在我心中依旧有其无法被替代的地位和价值,不仅仅承载了知识和信息,也承载了这些年的时光。w/Cloudy.
Asaprointhisold-fashionedtrade,Icannotrecommendthisdocumentaryenoughtoanyoneinterestedinrarebooksandthewaybywhichtheyarecirculated.Takeapeekandyouareboundtobeamazed.
爱书的人可以看看。其中有个collector去收藏书,是一对老教授去世后的家人在卖他们的书,我和家属好感慨,哎呀到时候儿子也会这样卖我们的书吧。片中爱书人好多都养猫啊。有个人有个超级赞的library。很多话都很共鸣。
与其说是booksellers,不过说是bookdealer的故事,对个人来说,书就是用来读的,不管是怎样的形式只要能读就行,当然纸质书确实有其优点和价值,但电子书也有;对普通藏书者或读者来说,精装初版书也更多的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只是有价无市的昂贵爱好罢了,franlebowitz也说了她绝对不会买这种天价的初版书,买不起也没必要,加上像ebay这样二手平台的兴起,收藏已变成了完全无趣的金钱交易而已,对于崇尚极简生活的人来说这种东西让人恐惧,虽然很想有满是书的书房,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好好利用公共的图书馆资源才是
andmywishfornextlifeisset
有点乱,其实没有特别好的定义古书和近代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