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2)陆小雅导演出席映后。反应两代人观念碰撞的电影,安琪演得很好。如果换男性导演,作为厂长的主角可能就是男的了,一定要多让女性拍电影。
唯一就是姑娘们边吃着饭边说话,还挺可爱的…
题目就非常有趣,在改开背景的,重新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尤其是个体的欲望的肯定。从叙事策略上,还是三个摩登女性的结构。“妈妈-女儿”的形象塑造和陆小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关系太大了。
青春的女性们啊~真可爱
情感触角异常灵敏的陆小雅早早就发现,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是愚昧的力量,但她还没意识到「知识」也可能让人变得愚昧。倘若那位自觉与《法庭内外》的女性站在一起,能够设身处地为女性着想,并且自愿担起调解两性矛盾重任的审判长是被作者肯定的父母官,那么被这个父母官安排在群众中间主抓思想和生产,自诩「平凡人」的「我」则成了被作者表扬的企业家。不过,从陆联导的作品明显高估了知识分子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陆在《热恋》中便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反思了自己这种盲目崇拜「知识」的状态。有意或无心,眼下这位习惯以「过时的经验」来度量新事物,更喜欢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标兵」的「大家长」被摄影机定格在了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处境里。对上,她是改革派,对下又是保守党。无奈,歌颂「劳模文化」恰是《嫁不出去的姑娘》不会「谈恋爱」的体现。
可圈可点,影片虽然着眼于具体时代节点,但立意放到今天依然成立。
不自知的保守派有多讨人厌?作讽刺对象都看不下去。
那个年代的书呆子真可爱
女孩子最后朗诵青春时,和导演最后说“你们是电影的生命力和根基”时,几乎哭出来了:有生命力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可是我感到我的已经灭了
80年代拍出这样新老思想观念对比的片子实在太可贵了,非常的生活化,现在看来也很先锋,导演映后说片子传达了尊重个人选择尊重个人追求幸福的时代到来了,只不过当时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开头结尾的人流真的像时代的洪流在不断向前奔流,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样的片子太幸运了,现在看来很多地方的处理也很好玩很有意思,看完电影看到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能生在这样一个时代确实也太幸运了。
80年代国企厂长和工人之间的故事。这电影好像给国企工人出了一道选择题,两种厂长,一种守旧专制一种包容民主,选哪个?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答对,因为题干的倾向性已经很明显了。对于工人来说,只有被诱导选择,无论选哪个,跳不出国企掌控的圈儿。主角表演形象生动,工厂环境真实。给2.8分。
最具冒险的新时代与最有生活本质的“反叛者”~20150605
电影像颗时光胶囊,封印住了八零年代初噩梦方醒时的淳朴、热情和蒙昧。守旧的老同志反对女儿谈朋友:“你对他的政治表现,家庭出身,工作态度,你都了解吗?”爱虚荣享受的后进青年也淳朴得可笑,会问:“这外国的洋式连衣裙多美啊?不知道这布料得多少钱一尺啊?”纺织厂28岁的女劳模惴惴不安的问同事:“那些模范人物都多大才谈恋爱?”连全片最爱打扮最漂亮的姑娘也一心爱慕自学成才的青年工人,她问:”你老读这种大厚本的书不累吗?”,工人答:“累了就翻翻科技画报调剂一下”,姑娘好奇:“你这休息方式真特别,是你的发明吗?”,工人严肃回答:“不,是列宁。”电影自然有教化观众的任务,但贵在对社会变革真诚的表达。
还是比较生活化的。
讨论的东西还是挺符合80年代初的现状的,但是讲故事的方式的还是十七年阶级对立的模式,不好看。20181225|新时代新思想新风貌给老一代带了很大困惑,灭绝师太到最后也只是疑惑,并没有意识到她已经被时代甩开了,思想观念、技术革新各方面都是如此,给她的只有年纪带来的地位和废旧的经验。罗厂长还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这个剧本是上影不要的,陆小雅和从连文接了下来,但进行了大改。陆导:“一个尊重个人幸福的时代来到了,因为过去的时代都是从众、群体、服从、依附”。陆小雅导演参加了映后谈。中国电影资料馆,20210522。
看过留痕
小雅导演八十岁仍旧闪烁着过人的智慧和气质,执导出如此生动的工厂题材,新时期新旧观念的碰撞,搞建设增产量固守传统是很多类似影片都会表达的,但很容易落于刻板的形象和强硬输出。让人惊喜的是小雅导演的处理真正进入老厂长的个性和内心,结尾回顾厂长的成长道路,时代的原因中给予“反面”人物关怀和理解。几对不同年轻人的工作和爱情观念都是八十年代最突出的。更为欣喜的是衔接的流动和流畅处理,不使用线性而是跟随人物讲述随即进入另一时空,在当下看来也颇具新意。开头纪录片式第一视角引出人物,片头和结尾演职员表把人物定格在涌动的人潮中,切合“我在他们中间”,前后点题,意义升华!
政治片都能拍的这么有感情就是功底啊
灭绝师太和她的袜子工厂
剧作工整,日常化的镜头流畅自然,李厂长演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