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等死记
有些镜头表现的很细腻,在面对生命终点前,人性本真的东西被释放。沉重的话题中,导演也不忘增加笑点。泪里带着笑啊~
意境翻译:渡栈搞笑翻译:等死俱乐部
印度电影不论或歌或舞或平静或淡然,都充满人文关怀,深入心灵的痛点,真的随时可以把中国电影甩出几条街。
在暖洋洋的卧室里看了一部走暖暖调调的印度电影“为什么来生还要当人”父子俩坐在恒河边的堤防上笑着说下辈子要投胎当袋鼠对啊这就是生命庸庸碌碌最后谁都得等待救赎还不如当个可爱的小动物来得有趣影片没有太多对白透过三代人对生命的解读完成了主人公的“自我救赎”
亲眼在Varanasi河里见过浮尸和白蛆,喝上15天的圣水而不请医生,想必再强壮的人都会归西。纪念一下这个触及我极限的城市!
【印度】竟然看到了印度电影的另一种风貌:整部电影在讨论生命、死亡这些这么重的话题,却始终夹杂着一点淡淡的幽默还有平静淡然的气氛。特别喜欢老爸儿子关系上的侧写:从在车上偶尔不小心靠到肩也要马上躲开到最后两人面对恒河的相视一笑。不刻意煽情也不强行催泪。情绪拿捏得真的恰到好处。
印度宗教视点下对生死的感悟。我是带着点通过电影言语深度了解印度文化的机会,毕竟勘破生死这样的主题很少。实际发现它完全没有get到,最后沦为了一部家庭情感的泛泛制作。
印度式的笑丧
不知为何想到了金基德
也许瓦拉纳希的恒河就是印度人的麦加
棒,喜欢
印度教迷信,在圣城瓦拉纳西寿终,能获莫大福报。至今仍有许多病重老人千里迢迢去等死,并有专门的招待所。
死亡本应是沉重的
感觉片名叫《巴哈旺旅馆》更贴切,一个简单的故事,估计在印度每天都会发生类似的故事,每天都有人去巴哈旺旅馆等待死亡到来。影片的故事并不曲折,比较平淡,但会让人思考死亡的方式和意义。人生如一条河,最后被河流带走,不喜不悲,留下的是无尽的回忆和思恋。
辛苦繁忙的生活,寻求宗教救赎的灵魂,三代人间的情谊,全部轻描淡写,一个旧时代印记浓厚的印度。生活从来不容易,尽量跟着心走。
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这是最富印度味的题材,却拍摄得最不像印度电影。叙述的是印度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展现的是家庭父子之间的亲情,采用的却是普世的手法。以前只是在纪录片中看到圣城瓦拉纳西的火葬,此部影片却向人们展现了整个过程。
印式的父子亲情
Fu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