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气息浓郁,物质生活富裕的农民,也在追求建设精神娱乐新生活。不要酸腐套路,就是敞亮率真地大张旗鼓,不懂就学,没甚丢人的。音乐乃至艺术,本来就是从民间而来,经过艺术家升华提炼之后,再娱乐大众,理所应当。拍的节奏也挺紧凑,用乐队学习和三对恋人的笑料穿插推进剧情,自然大方,土味不土,从一个侧面展现新时代农村乡镇的风貌。虽然只是聚焦农村乐队的小事,成片质量颇高,不失为大师之作。结尾处用空镜掠过电影中所有场景,带起美好回忆,很有余味。PS.这部可能是梁冠华参演的第一部电影。
利用其父任国务院副总理时的关系,向文化部、电影公司等宣传这支乐团,还让其制作了电影《迷人的乐队》。该影片一经上映立刻赢得很大反响,并于1986年荣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这片就是疯狂地打《百鸟朝凤》的脸啊...
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喜剧片,和尊龙李玟的自娱自乐类似,自娱自乐是农民拍电影,这里是农民自组洋乐队。现实生活中农村多在打麻将玩牌博彩,就像片中的台词,这是心灵空虚的表现
可爱的演员和表演谁能拒绝音乐和学会一种乐器的诱惑等有钱了俺也想整一套既然是物质富有者了当然要好好生活了
剧本整体上还是太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中规中矩了,部分地方难免政治宣传的感觉,空镜头有点被滥用了。尴尬模糊暧昧的感情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吧。部分角色的设置有点俗套了,比如曲立新的父亲(代表老旧且顽固的观念)和literally吃瓜老太太。最不能接受的是,曲立新与妻子李素静的裂痕竟然是靠魏莹与张魁梧谈恋爱这一事实轻易就弥合的……5/10@资料馆(大家笑了好多次啊)
又是电视上放过很多次的片子。80年代农村题材的喜剧电影挺繁荣
北影厂。表面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里则是另一种话语结构的“现代化”。以及这个片应该标喜剧啊,多么典型的欢喜冤家套路,以及还真颇有日后东北农村喜剧的若干叙事原型,放开了拍可不得是个50集连续剧……故事原型是大连金县(今金州区)得胜乡农民管乐队。海景相当不错。比较谜的地方是结尾一连串空镜(故事中所有场景的空镜做了一个连续的剪辑)。
八十年代农村新面貌,不强烈突出西方文化渗入农村,西洋乐器对民乐替代的时代背景,也不刻意突出女干部文革遗留作风,都是轻描淡写轻快生活喜剧中一笔带过。每个人物都非小角色都赋予高度立体的典型特征,连狗狗都加入剧情。农村质朴情感,群像情感有起有伏。长镜头变焦的风格化语言痕迹被弱化在运动中,转场开拓声音的功能卖桃子直接至桃子罐头加工厂。充分发挥了中国农村语言的魅力,歇后语和方言幽默性都通过台词自然体现,什么“考乐队”“刨粪堆”,“省灯泡废炕席”等,语言的幽默是独一份。改开时代的农村朝气蓬勃充满期待和干劲,八十年代初社会氛围带给他们或许就是涌进的新鲜思想、事物,自由探索期,虽然未知但总觉得明天一定会更好。
真的太好笑了。资料馆放映效果真好啊,不知道这片修复过了没
因为《o记三合会档案》发现了彭丹,因为彭丹找到了这部电影,然而看完发现,彭丹在里面只是客串了下跳芭蕾舞的……片子还是不错,很欢快,三星半
狗子可爱,几个年轻演员演技略拙劣
农村人有钱买乐器组乐队
淳朴的农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富裕的前提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以及获得感。本来平平无奇的剧情,片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乐曲声中又把主要场景回顾了一遍,很有些感动,构图很有美的享受。
赵子岳和嚼舌头根大妈的角色扣分,因为过于老套陈旧。何伟的表演真是太细致了,那种恰到好处的拿架子演活了一类土直男。
1985年
音乐从socialist到postsocialistChina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与乡村空间?电影有意无意呈现了共存的噪音声景,来自乐队人员的家人们(母亲做饭,妻子洗衣服,孩子哭,狗叫),但乐队的音乐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位置,除了证明农村也可以搞铜管乐。这也是一个症候。
真好看!农村戏剧。再次拜倒王好为导演!
有趣,感动
一群好演员,赵子岳和澹台仁慧演绝了。1986.01.27赛吉普----那叫吉普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