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的电影竟然真的是在讲学习
很难不代入自己当年读口译的影子。。。那种不顾一切走火入魔的状态是真的有点像。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可怜我有个法国同事又读了医学一年级、又读了口译。该是如何一种折磨,哈哈哈。看完也只有感慨,有的时候人生就是有点不公平,同样努力,但在结果面前,也不是那么平等。有人轻松通过,有人抖抖霍霍好不容易才过。。。别人的起跑线可能是你最终要达到的重点。。。无论如何,努力的人都值得钦佩。
笛卡尔大学拍摄,熟悉的场景。法国,大概只有医学院的学生这么拼命了。
很喜欢这个片子,觉得同级生之间的微妙关系描写特别真实,不仅限于医科
♥Lacoste♥
在我定义法国大学生只知道soirée玩通宵后被朋友押着来看了法国医学生“高考”。很多场景耐人寻味,对照我国国情更有趣。例如法国师生关系,例如失心疯,例如最后的得失。法国评分很高,上映很久了票房依然不错,大概是戳到了痛点吧。
导演专拍医科电影,人物背景塑造比较模糊,剧本问题特别多,剪辑亦是。下周法国政府要公示医校改革,这部电影真的是赶上好时机,总体一般,但涉及医科本身制度的画面鲜见,所以比较特殊。许多自然学科词汇,部分真的没懂。
阿呆和阿瓜,学霸与学渣
好演员支起了没有起伏的电影
优等生VincentLacoste
总觉得VincentLacoste有种小LouisGarrel的感觉啊//10.15二刷,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法国医生逐年减少,淘汰率却居高不下,医学生压力特别大,里面穿插的几个无名学生的采访也是现存情况的反映吧。据说2020年要改革,不知道这部电影是不是最后一次重现了。
医学院学生好拼,班杰明的放弃也算真爱了吧
对于医学院学生的用功,是真的看在眼里的。14年第一年进入法国大学,听不懂课,所以特别努力。为了督促自己学习,每天都去图书馆,刚好我们学院楼对面是医学院,医学院的图书馆是开到22点的,其他的图书馆最多20点吧!哇那一年还得去得早占座呐!当时也是惊讶了下,法国学生居然这么用功,不去soiree吗!看这部电影想到了也有那么一年,自己很努力。
音乐不错
说好的喜剧看的我压力山大啊,这个校园气氛也太真实了
法國電影《大學一年級》(又名《大醫一年級》),讓我看到了法國預備生想考取醫學院的激況。這部以高中畢業後,想要考取醫大的前一年,必須先進「預備班」讀一年為故事開端,在這一年充滿各種考生掙扎、競爭還有不確定性。看的我很痛苦,彷彿聯考壓力又回來了。二個90後的男演員,把各自角色發揮的極好,93年的男配已連續三年入圍凱薩獎,而90年的男主則憑這個作品,首次入圍。我喜歡他們共同合作讀書的情誼,也理解男配因苦讀三年卻沒有男主「輕鬆自在讀書」,而比男主成績更好後,逐漸疏離,甚至因為得失心而生病。結局,以出乎意外的方向收尾,不過想想又有誰會按我們的想法生活呢?如同巴西著名精神科醫生尼斯說的:「人有一萬種以上的方式活著」,不用因循某人的「成功模式」,只要活出自我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活法。
谁能想到,法国孩子也这样。到了大学第一年,就进入地狱模式,为选专业而进入地狱模式。想进最好的医学院,你就要在2000多名学生中,进入前面200多名,竞争太激烈了,经常会崩溃。有意思的一个观察,前几名都是女生。想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为了对录取男生,给女生提高入学标准的事情。
我不喜欢法国电影的最大原因就是,法国男人的脸长得都出奇的令人讨厌,例如这部电影里的男一男二。最后期末考试以及宣读成绩的场面震撼到我了,什么叫做既沸腾又压抑。“考试就是这样,选择坚强的学生,淘汰脆弱的,想想看医生面临的压力和责任,考试就是要选择我们这样的人。带有坚强基因的人。”受益匪浅。
结尾减分,但有种律动的生命力令人铭记
全力以赴的年轻身影非常美丽,而在了解自己之后毅然的转身也是珍贵。始料未及的是,在法国生活之后,了解到法国的兽医比医学院还要难考,而且兽医的待遇比医生更为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