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看!
同质化太严重,翻来覆去就是些奶酪香肠胡萝卜什么的,然后就是手工业者自豪的微笑……也可能是因为我不能体会那些食物的细微区别,就像老外来看中国美食片他可能也觉得那些炒的炖的没什么不同。anyway闲来看个一集还是很下饭的。
可以叫“舌尖上的菜市场”了。看了去过的三个国家:布达佩斯、维也纳和阿姆斯特丹。中央市场曾在里面逛了很久,还给巫婆带了鹅肝;维也纳和阿姆斯特丹不确定去过,但这种街边集市是熟悉的。食材本身的制作很用心,经常听到traditional和wild,觉得在欧洲做个农夫真是挺不错的,也很遗憾在国外从没敢尝试过奶酪。对布达佩斯干净高效的分发系统和维也纳的市场检查办公室印象深刻,专业且以人为本。这片子适合去旅行前做个功课用。PS,布达佩斯人逐渐不吃鱼了,但圣诞节要吃鲤鱼,还是当天市场上唯一可售卖的活物。韩国店主做的是“基于金木水火土元素的饮食”,:)
很好的
围绕着农贸市场的人们专业、热情、自豪且能生活富足,这样的个体构成了生机十足的城市经济圈。我们好像总是更喜欢宏观的、引领的大经济,并往往以挤压毛细血管的方式达成。
在B站看完了三季15集(顺序较乱且字幕基本为机翻但不怎么影响观看),菜市场这类人间烟火地一向挺治愈的,虽然大多时候片里出现的烹饪手法都比较单一不如我们花样儿多,主要就煎炸煮,但胜在食材基本都是在地耕种或畜牧且从产地到餐桌时间较短,所以看起来都水灵灵香喷喷的样子。而奶酪制品几乎出现在每一集,看来牛奶羊奶在欧洲真是重点食材。收藏了以便以后时不时翻出来再看看。
市场的特点和历史都不如EU的GeographicalIndication让我印象深刻。barcelona的calcot和tortilas,budapest的paprika、防风草根块宴席和圣诞鱼汤,Lyon市集的布雷斯鸡和offal,都灵和piedmont大区的ricotta,维也纳的历史和现代欧洲的交汇-各种南瓜子醋,葡萄醋和产自天鹅堡的榅桲。kaiserschmarrn这样的小吃也很迷人啊!
最喜欢的一集是赫尔辛基,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巴塞罗那。为摊贩提供早餐的老太太每天早上两点就到达市场,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回到家感觉人都累塌了。为生活所迫放弃了家族生意开始面向游客卖果汁和沙拉的女人,缺了一只手臂的果农在摘油桃。市场上的讨价还价,面对顾客拼命宣传和展示自己的商品,对我这种社恐来说光想像就觉得心里压力大。生活绝不容易,而这部纪录片更多展示的是光鲜的一面。编排上更喜欢那些展现市场完整的一天的那几集,从日出直到日落,闭市后关于市场的一切都被清洗干净而不留下一丁点痕迹,直到第二天早上市场再度复活。好看,旁白女声咬字清晰超级好听,但是踩一脚b站的垃圾翻译
酷
啊我也想去欧洲当小贩(喂
这才是活色生香的【风味人间】。。。红尘至爱没错了💯💯💯
特别喜欢这种专题,以前每次旅行都会跑去菜市场,我坚信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
非常棒的纪录片。欧洲菜场各种农产品水果蔬菜畜牧的简单介绍。生动细致,贴近生活,毫无赘叙。B站有15集名叫:在城市腹地的食物市场,外语中字。央视配音版叫城市之胃。
B站,央视译制版。跟看过的一些美食综艺或纪录片相比,这部欧洲纪录片没有明星光环,自然也缺乏可包装放大的“亮点”;从不同城市地理开始,介绍作为城市之胃的中央市场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食品原产地、物流运输、储存、摊主特色等)。风格虽有些平铺直叙,但看下来发现这些进化的城市之胃真是本土难得具有活力与想象力的地方,许多欧洲的现代农民也对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充满热情!弗莱堡的森林迷人且充满珍宝!而就市场而言,则喜欢图卢兹、布达佩斯与里加,特别想尝尝里加的枫叶黑面包和桦树汁香槟~只是译制版配音对于片中不同年龄个性的人物,来来回回都几把老声,听觉上让这部片有些失色。
一共15集(b站是三季放一起,且打乱)。每集片长有点长,后期看得有点疲乏。好想也拥有艘船阿,在欧洲其实并不稀奇,Patrik就有。哪怕在湖上,不是海,波光粼粼的,也会觉得幸福;也想拥有个自己的菜园子,种上各种瓜果蔬菜,有机食物(年纪再大些也不是不可能,搬去乡下😄)。国外很多菜市场(市集)都是结合了历史、文化与建筑,是一个城市很重要的部分甚至中心或地标,浓缩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在欧洲买菜都是幸福的啊。比照了下,可能因为我们地大物博,很多功能都细化了,比如农贸、服装、小商品、文化体育用品、花鸟甚至丝绸等等(以杭州为例)都有单独的市场,且政府不会把一些古建筑拿来民用,也不会有意识地打造一个类似中心。🇨🇳的日常生活与建筑在历史的时间上是没有融汇的,割离的,景点是景点,生活是生活。
好好看啊2013年世界那麼生動新鮮
看了一半还没看完,结果就是b站要开会员才能看了==之前好几次别的片子也是如此,以后b站的纪录片要抓紧看
菜市场爱好者
想去
喜欢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