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0。导演诞辰百年补。其希腊悲剧三部曲第一弹&唯一黑白作。简洁、古朴。中近景精致走位构图,寥寥几笔就勾出人物与关系(跳动眼皮、拂去的手、身明面暗、七人纵列、含情一视、眼部光束)。阿伽门农凯旋始十年不晚终,两起命案一明快一间叙,单刀直入的隔阂与恨意。人之高贵不在身,逆境之中无朋友。未及神人大审判(悲剧起源未做更深入探讨)。母亲辩白有翻案意但终究扮作白脸。其实整个复仇链既有权力结构也有性别结构,完全是父权社会寓言。厄勒克特拉之悲剧性与其说在于宿命,更似父权养成下对女性本体的自仇与反噬。
因为做字幕校对看了这片子。看完觉得……简直太它喵的好看了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看着他们杀母那段,也跟着难受的紧。差点……都做不下去了…………
改编自欧里庇得斯的希腊悲剧,国王阿伽门农的子女在成年之后为报童年时期的父仇而弑杀生母及其情夫。影片在保留室外剧场风格的前提下将原著大量对白作强烈的无声影像化处理,利用演员肢体语言、古风配乐、暗示性剪辑和贫瘠自然风光强调角色的不可抗命运,同时通过持续在场的歌队悲叹与警告作情节评价。
这部以Elektra命名的电影,除她以外的角色没有自己的人格,或以她的人格出现,或以情节所展现.三个环节值得留意:劝说弟弟复仇时的那声惊雷,对篡位情夫尸体的谈话,和母后之间互相控诉.我虽然深受浪漫主义影响,但由于骨子里是悲观主义者,更倾向于古典主义所投射出的静穆简洁纯粹以及强大的生命力.
像舞台剧一样的电影,眼神和光线让人想到黑泽明的罗生门,整体的表演和音乐则像他的蜘蛛巢城,很有意思
血与泪写成的古希腊神话,没有一篇悲剧不是因果轮回上的一环,福兮祸所伏的世界观以命运女神纺线的形式不断呈现为骨肉相残的一幕幕。《厄勒克特拉》是阿伽门农攻陷特洛伊奇功之后的裁定,又是美狄亚如果选择杀死伊阿宋而不杀骨肉的另一个结局。欧里庇得斯选择了这段悲剧中最“不重要”的厄勒克特拉作为主角,她既不是谋杀父亲的参与者,也不是为父报仇的实施者,但她在父亲被杀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父权“正统”的傀儡,实际动手的俄瑞斯忒斯在这个故事里只是姐姐复仇的工具,女性对于含恨活着的隐忍与仇恨的戏剧张力,可能正是欧里庇得斯作为西方女性书写起源开端的由来。不断悲剧重演的古希腊,其实还是在写父的肆意、权的妄为种下的因与果。本片基本延续了舞台调度与节奏,导演利用舞台群演作电影空间转场、景别变化的活景墙是语言上的一次创举。
舞台剧风格太强烈了,肢体语言和表情动作都十分夸张,但是放在这个悲剧故事里面却显得十分的恰当。两场复仇都没有直接表现,特别是第二场弑母戏,完全通过快速剪辑、环境和旁观者的强烈反应来烘托气氛,跟Psycho的浴室谋杀戏一样精彩。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改编,希腊人自己拍摄的古希腊戏剧,透着一股质朴苍凉的气息,总的来说还算比较有电影感,但围绕在女主角身旁的黑衣女人们又很超现实,表演和一些站位还是舞台化的,姐弟俩弑母时几个黑衣女子纷纷逃散,扑倒在地,如乌鸦一般
演员选的好,像是古希腊雕塑复活
派一拨群众占领空间并表现空间,似乎是一种希腊戏剧传统。原以为它是安哲罗普洛斯场景调度的特色,但其实更早的希腊导演也喜欢这么干。安哲只是将空间进行了扩展,手段也更丰富巧妙
摄影调度太精彩。那些黑衣妇女的设置简直是神来之笔,她们既是歌队,又是片中群众角色,还为电影空间的表现做出了结构性的贡献。
有穿帮镜头啊,输送电源的架子都瞧见了。
仪式感极重~老妇女歌队!!!!!
舞台感极强,保留歌队的设计想起《心中天网岛》的保留黑子。电影着重刻画了厄勒克特拉杀母前后的内心纠结,但最出彩的依然是母亲克吕泰涅斯特拉,看她杀阿伽门农以及在女儿面前的自辩,哪怕强词夺理都堂堂正正,反倒衬得姐弟二人的复仇颇多算计。直到复仇成功后姐弟二人顿感空虚和痛苦的一番独白,才终于扳回了一点张力,人的局限在于其往往要等到抵达命运的尽头时方能真正看到自身的处境。
7/看睡着了几次……语言和肢体,甚至配乐都是极少的。弑君和弑母者的赞歌。
父亲要杀女儿,妻子杀害丈夫,儿子弑杀母亲,好一出悲剧。厄勒克特拉无疑是希腊悲剧三部曲中质量最高的一部
女儿和母亲对质那一段太精彩了,兄妹室内谋杀穆青,室外村民们夸张的工作和表情,狂风呼啸刮过石头,强烈的戏剧色彩。
自己翻译的怎么着也得打五星啊!
关于爱和仇恨的故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莎士比亚。其实希腊和埃及早有许许多多的复仇故事了。不过复仇这个概念,实在称不上人类原创,也谈不上自由,就像复不复仇,最后自己都一样痛苦,没有解脱。
7/10为什么神要让你这样做……因为他就是想坑你们家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