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作的角度出发,这项命题难度太大了,这几乎就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电影,所有的情节设置都附有寓意,童年对成年后的影响,人与自然、时间与永恒的思考,加上仪式化的华丽摄影和古典情怀的优美配乐,影片几乎将诗意发挥到了极致!可惜到了最后我也没看明白人与宇宙两部分有什么所谓的联系。★★★★
当美国人开始拍片讲述生命的哲学。。法国人都笑了。。退场的有。。宗教音乐+物种起源纪录片。。
蔑视所有沦落在叙事里的电影,以绝伦影像展示电影本质,伟大!
每個鏡頭,光影都很棒,但是組合在一起簡直就是個災難。
这片整个就像是没来得及做后期剪辑,只把前期拍好的一堆五光十色的素材随便搁一块就算完活了。没有编剧、没有导演、没有剪辑,只有摄影和演员的即兴表演,还有乱七八糟的配乐。
娄烨说过,人的生命就像一棵树,爱情是树上的一片叶子,从一片叶子可以看清整棵树。于是娄烨拍的电影只是树上的一片叶子,而马力克却将整棵树给拍了下来。这部电影不单止是马力克对个人的突破,在某些方面,马力克甚至达到了塔可夫斯基的高度...
好长,那个老二跟彼得好像,有没有!!
起初,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赵忠祥老师魂灵运行在屏幕上,用浑厚男中音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将光暗分开,称光为电,暗为影。创造电影,这是第一天。第二天创造可口可乐,第三天创造汉堡包,第四天创造国家地理杂志…导演说,要有懂它们的人。于是自取肋骨,创造一个美国观众,眼泛泪花扑向银幕大叫我看懂了我看懂了…
流畅的主观镜头与耳语,弑父与恋母。不过抽象的宇宙与具体的叙事之间的来回转换让我很不入戏。
法国场,结束后全场都笑了,喝倒彩!真是装B不能承受之重啊!幸好是3欧5一张票的最后一天,大家觉得损失不大。
就算你觉得一开始的CG故弄玄虚,但最简单的,只要你有童年,就没有办法不被感动吧?一部电影抛开传统叙事,但却能营造出,捕捉到这么多的动人时刻,这么多的"Moments",看电影不是看这些,那到底是要看什么?
基本没看懂⋯⋯对豆瓣写剧情简介的哥们佩服死了⋯⋯摄影超级牛屄,全片就是斯坦尼康镜头的各种示范集锦。4星都给摄影。
虽然我始终没能找到杰克一家与宇宙洪荒之间的必然联系,虽然恐龙争霸、细胞分裂和山川海洋让我一度迷失Discovery,虽然SeanPenn的角色坑爹得连话都没几句更别说演技,但是美丽奇谲的画面和对生命的礼赞还是跃然屏上,是为电影艺术的另一种诠释,不必非得平实叙事抑或放低身段来让每个人懂。
小半部《海洋》,坑爹大神马利克,我高度怀疑西恩潘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父子关系隐喻酷似《白丝带》。摄影甚美,声画关系很有左岸派的范儿。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俯仰大宇宙,微茫小内心,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影像意识流,孤寂自语人,躁郁与骚动,叛逆中难安,随风吹大树,跟河流远赴,到头来亲疏散尽,眼前剩苍凉,一个轮回,是为活着也。
《天堂之日》的摄影早已美到让我哑口无言,《生命之树》又再次将我折服.这已不是美丽一词即可形容了;是圣洁,犹如沐浴圣光.马力克从来都不屑纠缠于情节和叙事,但从他的镜头你足以读懂他所想表达的内容,窥视到他内心的那幅画.此片虽然颇带宗教气息,但他本人已是仙风道骨至极.
标签都不知道怎么标了。其实也不用想得太高深,导演一开始就说,生命有两种起源,一是自然,一是神学。前半小时都是国家地理,退场了五六人。。。导演在美学和电影方式的创新上的探索值得尊重,(看过很多影评之后)有了很多新的认识,需要重看,很多独特视角的摄影其实是最真实的记忆?
那些看上去支离破碎的镜头就像一片片五彩缤纷又奇形怪状的拼图,拼出这世间的的圣洁与美好。美好的一切,都是生命的眷顾。
部分精彩,部分抽筋。实验性为主,效果并不成功。形式的做作损害了内容的潜力,对电影诗性语言的尝试是失败的。
这部影片也算是另一个层面的神片,太挑人看,喜欢的会喜欢的要死,不爱的会觉得矫揉造作,看不了多久就犯困离场。画面美轮美奂,每一帧都如同细腻的诗词,古典音乐的配乐也十分讨人喜欢。但全片实在是没有什么剧情,不少段落很容易惹人犯困,尤其是前半个小时的“人与自然”,接连有人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