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086870/
就冲着影像值得一看,100年前的黑白中国,苏联在1928年拍摄的,b站
字幕俄语看不懂
导演作为战舰波将金制片人,剪辑上赋予了对比色彩。1988年电视上放映过。27年拍摄,28年苏联公映获得非同凡响。有幸看到高清的版本
导演未到上海,以摄影师拍回素材剪辑(此种实践因当时苏联胶片短缺,较流行,称compilationfilm),也有素材因苏联人无法深入,而自英美摄影师处取得。有“都市交响曲”色彩,从黄浦江到市区。亦深有苏联蒙太奇学派痕迹,刻意将洋人在租界悠闲生活作威作福与国人在工厂街道贫民窟的悲惨境况强烈对比。
百年匆匆
be25yif0
从黄浦江进入下船,先看华界的中国贫民。再进租界,开始用蒙太奇对比,中国车夫,西人公园浴场赛马舞会地球。新新屋顶花园(茶座、木偶戏、小戏、俯瞰)。从西人游乐场🎠转到中国丝厂的童工女工。河沟边的贫民窟,船户吊脚楼棚屋。提起1920年代中期的上海工人运动(在南方军队来前已占领了上海)。蒋将军被称为革命的叛徒,1927的上海街头的防御工事,工人尸块。结尾在塑造有力量的无产阶级工人符号(五金和钢铁业)。看了介绍导演原来没去过中国,只是做了素材的拼接。看重阶级对立,很多对比讽刺。但最动人的是纪实
看过留脚印~
将租界区的奢靡生活同苦难的旧社会人民有意并置,难得的人文关怀。有维尔托夫的影子,片子27年拍的,电影眼睛正值巅峰吧。
糊,待洗版
黑白默片,B站up主加的字幕。1927年,上海各阶层民众众生相。广大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火柴厂、丝绸厂的童工每天工作12小时,上海的工厂有十万个孩子在工作。历史背景: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看的我怒火中烧身份地位阶级贫困100年一点也没有变该富足的人依旧富足该辛苦的人照样辛苦这种情绪在苏联人擅长的蒙太奇对比之下显得尤为强烈了看多了租界的繁华美好再看“列强”侵占国家土地时候真实的小老百姓(可能也算不上吧这种日子太牛马了)生活才是硬生生把人扯回现实
黑白影像中流动的历史的震颤感谢翻译🙏
非常好奇那时候的摄影设备怎么隐藏的,镜头里的许多人似乎都没注意到摄像机的存在。
20s苏联的团结电影。共产主义的革命家们终于将目光投向这个充斥着落后贫困与不公的东方古国。导演Yakov实际并未前往上海考察或旅行,除了苏联的摄影师带回的内容之外,影片还包含部分西方记者拍摄的影像资料,Yakov以当时流行苏联的“重剪”方式糅合各方素材拼接成为一部在苏联视域下的上海“城市交响曲”。因此影片的苏联蒙太奇式的纪录场景与新闻报道式的纪实场景共存,如码头苦工搬运木材的“战舰波将金号”式构图,仰角镜头下木桩大小被夸大,极具侵略性地冲撞摄影机。对比剪辑作为主导观众情绪的手法总是将歌舞升平的西方资产阶级及与之同流的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画面与被不断剥削压迫的金属工人、纺织工人、码头工人等等代表的上海无产阶级的劳作镜头并置,勾画出不同于欧美所意淫的东方罪恶之都的革命城市。2022.7.24
一百年后的人相信什么样的影像、文字呢?
1.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贫穷和富裕,在1928年的上海。2.希望自己在生活里永远不要麻木不仁。
看的难受
苏联镜头下呈现的旧上海,给予一批人回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