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肌还未练好,思想尚未建构,以为自己是首次入海的游轮,却只能纵身跃入浅湾。幻想是无理由屠戮的圣战英雄,现实是在饭桌上被父亲责怪的沉默少年。在游戏里对着太阳射弩,在现实中朝着月亮鸣枪,媒介可以迅速塑造人格,文字可以尽情释放杀机。上代工人被没落的船厂抛弃,这代青年却被迅疾的时代遗忘。
我和女主一样,从始至终都未曾进入过男主的内心。
圣战组织者有一把枪,Antoine也有一把枪。前者扫向了人群,后者在海边往月亮开了三响。
Antoine随着耳机中的音乐摇摆,观众却听不到他耳中的音乐;他将游戏玩到结尾,却操纵着将死的杰洛特一次次将弩箭射向太阳。躁郁与暴力在他的血液里流窜,似乎随时都会涌上高点、支配全身,他口无遮拦、肆意表达,他是一个异类,一个独自冲锋陷阵的法师,一个无人可进的禁区。
白左带领一群移民后裔小屁孩讨论欧洲问题,原住民小屁孩成为右派异类。拍得挺无聊的。
一个师生在写作中试探和对抗的故事,网罗了法国各种社会现象。原以为女教师和学生之间会有点暧昧,想不到居然是纯粹的杀机。最后学生关于杀人动机的解释很精彩,一下把现实又推回给了文学创作。——所以,坎皮略是怎么做到一边拍“120击”一边和冈泰写出这剧本的?
意外地好看,一个在不停思考、感到孤独、日渐陷入麻木但又不甘于此的年轻的灵魂。非常当下非常时代背景的故事…但放大来说又还是回到了自我认知,内部世界与外部环境的相互挤压。少年读着原本的遗书,他原先带着杀意,这个杀意是一种已经无所谓的放弃但这杀意并不是真的想夺取谁的性命而是“做些什么”
活在中产家庭,日子休闲无压力,电子游戏世界消耗光阴,孤独中寻求精神刺激;文学创作?突然发现这是心境释放的手法,构思中幻想杀戮,沉迷至不能自拔——当代法国年青人的精神颓废。
9.5分。依然是一群非专业演员,多角色辩论。加了悬疑成分。知性作家和暴躁安东之间紧绷着危机与性感。作者可以反对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吗?而安东就是一个享受暴力本身的原生态。人们常常需要一个理由,接受不了平白无故的他杀与自杀。无关种族或性取向,他被虚无吞噬而又庆幸存在。存在即幸运。06/26/18
无论他们如何在政治问题上高谈阔论,都无法消解我们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的忧愁。太难过了,在黑暗的影院里哭了10分钟
面面俱到,亦是隔靴搔痒。最后落脚于青春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亦如当下的法国社会一般。
由分歧生产的《编剧工坊》显然也是生产分歧的工厂。每个年轻人喋喋不休各抒己见的思想于两小时的争论中根本无法凝聚为成熟的剧本,更不可能因此拍出有趣的电影。这部探讨恐怖主义、移民等多项议题犹如联合国应急会谈一样的作品将自身眼界尚且滞留在解释世界的层面,已然都大航海时代了为何还要闭门造车呢!?所幸作者意识到了问题,但似乎时间不够了。
能把一整个法国的政治社会问题浓缩到一张桌子周围也是够精炼,人物的个体性也没有被吞没。
被电子游戏,混淆交杂的现代语言,社交网络不断侵犯的文学是否还可以在宁静的海岸线上被心平气和地教授?
怎么那么好看!社会现象和法国人的政治面貌浓缩在编剧工坊6个学生和老师对一个惊悚小说雏形的探讨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安托的思想和政治立场在屡次的碰撞下变的纠结、焦虑最后险些走向极端。最后对杀意的间接解释(现实→超现实)套入到人、场景、惊悚小说里的手法十分独特。满分。(第一次把最忌讳的好看二字写进影评)
女老师说“你们不要认为作者和角色的思想是一样的,这样的话90%的书籍电影艺术都要被禁掉”,这也是我想说的。
这是一次真正的“周边创作”。
想说小哥哥演得很好。等等,MatthieuLucci并不是《重塑马文》里的FinneganOldfield!
出于自卫的情欲
当代社会的撕裂源于人们对秩序趋于一致的理解和对压迫迥然不同的判断,是一场迷茫的冷漠个体与清醒的狂热集体之间的对抗。与哈内克类似,劳伦冈泰亦接受无解的现实,将问题归还问题,或许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