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分明的幕间差异:紧密的、以人物内心为核的情节剧(至离家)——疏松的diaz经典旅程——戏剧高潮——魂游天外,视点首先内向外,用高度客观的中间部分实现宏大历史背景对个体经验的碾压,戏剧高潮后再缓缓地回归内里,人物由此完成了自身的变迁。
4小时23分钟,3.8分上下
LFF2021。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拉夫迪亚兹,其实要比在小设备上看更加抓人。但也有可能是这一部相较于他的别的作品(暂时只看过3部)确实更加“有趣”。对“喜剧表演艺术”这件手艺活的在动荡时代里存在的意义的反思,对人精神分裂的刻画,以历史对当下社会的互文,以及玩偶HA本身的设定给这个本就文本性相当强的电影增添了不少文学层面上的象征意义。但情绪其实落在将Ha送别那刻就很好了。后面多出来半小时的“乡村支教”的正能量,让人不得不猜测可能并非导演本意,可能有其他的大手在默默影响。
因为痛失所爱而变身为不苟言笑的圣人,施善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平民于贫穷与落后。艺术把他推向高地,却也让他始终为权势所裹挟,最后倒不如拿起铲子挖厕所来得实际。讲述历史有许多种方式,不是史诗般的大制作才好。这四个多小时让人不觉得长。
3.5这部的政治十分直白鲜明。很自省,躲在玩偶后面的埃尔南多也即躲在摄影机背后的迪亚兹,厕所对谈(或实为独白)凝聚了迪亚兹最想说的话,在肉眼可见的不公社会中艺术家的自处,展示表演艺术内容的选择,了解艺术的公共性使其有成为统治阶级共谋工具的危险后是否继续妥协。尽管这些沉思并不同影片之前的内容多联系得上而略显突然。埃尔南多上台前看似高潮来临前的英雄宣言,被上台后的反高潮击得粉碎。迪亚兹必然对构建童话不感兴趣,而展示残酷事实后他也企图不被悲观吞噬于是添加了30分钟有割裂感的尾声,提供一个出路。我本以为这片子出人意料地幽默吸引人毫不冗长拖沓,结果尾声中的段落还是挑战了我的耐心。但那长长的不断重复的纪录片式的语言教学段落(找了都是真原住民拍摄)或正反映了迪亚兹用刻意回避娱乐性的电影,达到教育目的的企图。
4.5
拼凑些哀求的表情或将韵句吐出声
+
3.5
【4.5】达兹少见的松弛感,以及几处明显是在尝试一些新东西(于他而言)
#LFF21第29场舍弃了Luzzu和TwoFriends两场的放映,用四个多钟把迪亚兹这部看完,可以说是大工程,但也觉得可惜不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作品。现实足够疯狂赤裸,一趟不知终点在何方的旅程,动荡与不安的交织,很迪亚兹,也很像艺术品。
不错的故事但我只能给三分250分钟略拉垮
#LFF2021276’26
典型的LavDiaz电影。他是讲故事的高手,用镜头和对话来讲故事,故事中又饱含政治和社会寓意,木偶的使用简直是天才的构想。导演希望观众能在情感上完全沉浸到他的电影叙述中,而这需要时间,这也是他拒绝将四个多小时的电影剪辑到两个小时之内的原因。在他看来,电影的时间由叙述的需要来决定,而不取决于电影院的商业考虑。
对于后现代境况的克服,木偶戏、诗歌和说教
+
HKAFF21节奏,画面,声音都非常舒服。可惜无法抵御午饭后猛烈来袭的困意……250分钟还是没撑下来。
前半段节奏太慢,后半段发力过猛;过山车的体验很好。愚蠢的双关译名摧毁了潜在观众的第一印象。影院里面睡大觉和流泪的人。
出乎意料地吸引人
14NOV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