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f2021#开了个好头。
應該高興,依然有人去挑戰觀眾的習以為常,破除追求答案的執念,探索電影與觀眾存在的關係,時間裝置起動後對觀眾的考驗,她不只管要你去感受,更要主動去尋找其中關連。Anocha從不依賴故事,只對時間描述,也不只存在直線式,它同時是森林裡頭平行存在的兩群年輕人、或者只是記憶變成素材後重現在舞台上的場景,火車軌上來回復返的行車,時間是匆匆而去、也不可預測、是永久還是停頓,視乎你的經驗,就像如今只存在影像中,消逝了的動物園,必然在某些人心裡佔有不可思議的位置。清楚了導演對觀眾定下的規則後,自然會感到其可親,因為所有元素簡單明瞭得通透,與炫目欺詐的技藝遠離。同時檢視文化挪用及歷史現象、藝術、生活和政治,她的電影都很年輕,必需一看再看,不單是她一而再請來年輕人們擔任主角,更是對影像敘事的信任,指向了新鮮的未來。
分屏和声画分离用得精彩,流泪特写有些腻味,河边小屋想到了湄公酒店。有趣的是,烟花散落时想着,不换个机位吗,当剧目上演换了机位,情意浮现的一刻却被省去了。泰国电影里看到的变形和鬼魅都不是异化的质地,来自热带丛林独一份的自如和神秘。想起在泰国坐火车,梦到火车渐渐脱离了光溜溜的轨道在乱石堆中安稳前行,怀念东南亚况且况且窗户大开的火车,扑鼻的绿色气息和飞舞的绿色线条
这位泰国女导演一向喜爱拍摄混淆现实与虚构的故事,这部新片也不例外,而且更偏向实验。四个年轻男女在北碧休闲玩耍与另一个女孩变身男孩的两条情节并行。采用上下分屏展现梦境/现实。暴露拍摄电影机制的情节最有趣,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都未必是真实的,而是各种人为操纵的结果。这个论题在导演《入黑之时》曾探讨过,这次在短小精悍的篇幅里有更迷人的观感。不论是学狗叫的男青年,还是望着烟花的脸孔,以及墙壁上投射的火车行进影像,导演彻底打通了真与假、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像伊朗导演阿巴斯那样自由徜徉在探讨影像真实性的实验里。
【4】对这一类“缓慢”的Arthouse影像还是非常有好感,分屏则像多打开一扇窗户。当透过屏幕去凝视世界或张张面孔时,你总能发现些什么:亲切呼吸,柔顺的梦境,烟花在肌肤上闪亮。也不乏展示本体机制的时刻,电梯多像胶片呀!湖水好似在显影,为了袒露电影这一谎言是如此美丽,这般无意义。
24thSIFF#+记忆的密林/摄影机所拍摄的是景观究竟以何种速度离我而去——被世界离弃的“我”。跟着镜头去走进梦境:是柔软的,被景别包裹着(去聆听低头嬉笑和怀抱里的呼吸与心跳。当目睹这正在漫步的青年们时,需屏蔽所有感官的信息;直觉告诉顽疾折磨的身体:清醒在他处是种愉悦的感受。影像平摊在水流浸没的路途,酣睡已久的人惊醒过来,脱口而出:别了,我的爱。
#71stBerlianle#奇遇。7分。虽然又是部“慢电影”,不过视觉和结构上都十分精彩。用到了分屏技巧(上下分屏),主要是来展示人物梦境;同时还有结构上对生活的剧场再现,摄影棚-剧场的搬演与生活的关系被导演结构得相当有启发性。“变形”(而且是跨性别的)这个神秘主义的元素似乎没有过多地着墨,但放置在文本中也产生了奇妙的效果。火车,河流,丛林。
-
#SIFF2021有现实/舞台剧、现实/梦境、人/动物、声音/画面的各种对应,并加入《铁路沉睡者》和早期动物园的Footage,时而用上下双屏时而用凝视般的动照——像一部灵活的探讨时间的电影散文。
Historyunderconstruction
也是空洞的很啊,不明所以
很奇妙的观感,而且丝毫不觉得沉闷。或许可以对标《记忆》,但不完全一样,类比“视觉暂留”,这个应该叫“记忆暂留”,相互独立的,又在依靠在气质上彼此黏滞组接的影像。
-
让我们一起柏林论坛学狗叫,叫累了就睡个觉。也不能所有这种慢电影,就一直固定那么久拍一大堆没有层次感的扁空间,然后拍一些自带电影性的铁路和森林啥的,这玩意就有一种结构主义的牛逼;得承认,起初的声音设计和森林空间还挺让我期待的;动物园段落的影像体验比昨天看的《美洲夜降临》差远了,我试着一些安诺查这部或许带着历史隐喻的片子的核心主题,就是,不尊重人..热带没忧郁,我忧郁了
bravo!结构精妙,演员好看,沉浸式的氛围感@八佰伴
虽然进不去的博物馆这种卡夫卡色彩的设定可能有西方渊源,但本质上体现的还是东方文化中的虚无主义和魔幻现实,夸大的环境声与其说烘托气氛不如说替代情节。大象席地而坐,猿猴、河马、犀牛却到处溜达
#SIFF2021
@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MOIDF|一会儿像个邦片儿,一会儿像个洪片儿,一会儿又像个蔡片儿。喜欢的元素有,但印象深的只有女变男一处
没有解读的兴趣,也进入不了,是那种如果在电影节上看到可能会破口大骂rnm退钱的片子:)
现实中的对话再次被排演,“直到对我失去意义就不再演戏剧”//黑白降温后热带和城市,铁轨通向缅甸,或者和犀牛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