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角下,高大的文图拉似神祇般在散落的空间中游走,神魂亦在时空中穿梭。吸引人的不单纯是人物本身的孤寂感,更主要是通过人物投射出的对方泰尼亚过往的追思和看似光明但因未知而让人无措的复杂情绪。
科斯塔选用的仰角总让我感觉自己站在雕塑脚边往上看。他把角色设置在框线、墙角、屋顶的包围中,身形凝滞却放得很大,历史的声音在其中回响。环境虽然是压抑和凋敝的,人的精神,本不被看到的方泰尼亚底层移民的精神像神祗一样令人敬畏。科斯塔强人工感的摄取方式与现实的建筑局部和日常情态对冲,正如树影摇曳中,画外的讲述声音切到镜内的文图拉口中,比《马钱》更迷人或者说打开了一个入口,文本也同样富有魅力。方泰尼亚像里斯本的九龙城,文图拉穿梭于不同的cube空间,也摇摆在鬼魂回忆和后代现实之间,用空间影像完成了对方泰尼亚建立与消亡几十年的观看。工人生活回忆、家庭散落历史、废墟般的方泰尼亚、乔迁新城更加绝望的未来,这么多内容是如何在凝滞与游走中一点即透的呢?比《鬼魅浮生》或者贾樟柯或同路者都要洞察完整多了,大道至简。
2019114一星美学不合比前作镜头时间更长景别更少布景更简环境音基本消失调度急剧减少人物毫无表情变成吐台词的木桩(比布列松还夸张)剧本不知所云如同仰视一尊时而胡言乱语的墨绿色外星人铜像156分钟没有一丝生活气息
仰拍,变形的矩形....
贾樟柯选出的廿一世纪十大佳片之首。两者确有惺惺相惜之感。
镜头就不喜欢移动
我喜欢这个译名:回首向来萧瑟处!给五星,因为揣摩不透其中隐喻,因为片子确实给我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味。片子即写实又艺术,里面空镜头、长镜头很多,还有不断重复的对白始终惯穿其中,展现出种种隐喻。不过,估计很多人对这片子都看不下去,嘿嘿。。
前进青春讲述的却是一个垂暮之年的移民的故事。感情饱满细腻一遍遍重复的信是对青春的追忆也是对孤独的排遣。
长的我快要生气了…
也许方泰尼亚三部曲,我更喜欢叫它们‘Vanda三部曲“。这一次,终于看到Vanda有个比较好的归宿,有趣的是当男人不在时她跟父亲一直在说男人多好,而男人回到她却一直言语冷淡。当然,这一部的重点不是Vanda,而是黑人老人家,看到方泰尼亚的居民已逐渐住到光亮的房子里,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nSMbYzVrYE
这部电影中科斯塔宁愿多拍几个镜头也不愿意让镜头稍微移动一下,哪怕是横向移动,科斯塔最好的一点就是喜欢拍摄社会最底层人民,有些压抑,全片都是固定机位镜头。与拉夫达兹有所不同,前者更注意于一些特写。对于科斯塔,他的作品的变化不小,由有配乐到没配乐,移动镜头到全片的固定机位镜头。。。。
方泰尼亞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同前兩部一樣,依舊是那個叫做方泰尼亞的貧瘠之地,依舊是那些生活于邊緣的遊離之人,影像的風格也是一脈地延續了下來,大量的固定長鏡,灰暗的色調以及逼仄的構圖,人物往往處於一種逼迫的俠促之地。依舊沒有完整的故事,只是生活的瑣碎片段的隨機聯綴,緩慢的絕望氛圍。
回首向来萧瑟处
鬼魂,青春,洞穴。
老头儿的老伴真的存在过吗?
科斯塔的电影质感总是如此奇特,游走于情节与纪录之间,以极具个人鲜明烙印的叙述手法呈现底层平民生的艰苦,及承受磨难所堆砌的迷茫与孤寂。1.大量固定机位的中景长镜头&背景间续出现的自然之声。2.陋室与新房两种布景反复交替,带来(同一人物置身于)新/旧、现代/历史(不同环境下)的显著对比,以超现实的室内景观映射现代社会与心灵的寓言。3.家庭分崩离析,信件字词却铭留于心;政治暗喻无从解析,但影片追忆之意不难洞觉:“与你的重逢至少照亮我30年的岁月。我期待回到你的身边,一个全新的更有力量的我。我希望带给你10万根香烟,一打新衣服和40度的宝地佳酒。一辆车和你梦想的熔岩房子。喝杯美酒,还有想着我。我们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诗歌的力量源于生命的强韧。
Ciné-clubdeJeanDouchet
玩得够极简的
大量的lowangle广角镜头让这片子的摄影风格独树一帜。长镜头是文艺片的标识,当然也必不可少。更装逼的是一封情书反复念,让我始终没看懂。但不可否认这片子描述的混乱,贫寒,深陷毒品的贫民生活让人印象深刻。喜欢它讲故事支离破碎的方式,虽然闷得我看了四天才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