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自然主义的拍摄法,三个小时的片长,堆积了大量日常生活中无用的细节。推进情节的细节,导演又采用了极简主义的手法,一晃而过,淹没于庞大的无用细节之中。其实,生活的本身不就如此吗?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是可有可无的,而那些对于我们极其重要的东西,却一闪而过,只是事后回首,才惊觉原来如此。
前有Elephant(AlanClarke),后有TheHouseThatJackBuilt。这种拍法犹豫不决,没什么强度。
173min
不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恰恰因为它是一部好片。但你得经受180分钟漫长的近乎无逻辑的“摧残”。除了个别大师和东欧人,已经很少有人敢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拍一部长达三小时的影片了。CristiPuiu的果然让人很难不联想起雅克.里维特,从形式到内里。这注定是一部好片,这也注定是一部让观众滚蛋的影片。
看来任何新浪潮都不是我的菜,首先美学观念上就背道而驰。影片的生活化、距离感和当下罗马尼亚社会问题的影射确实做的不错,典型的罗马尼亚新浪潮风格,可惜三个小时的片长,我几乎就是睡过去的,叙事刻意和观众保持着距离,实在难以忍受这种风格。★★★
2000年以后的罗马尼亚电影无疑是世界电影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尤其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罗马尼亚新浪潮。从波蓝波宇的布加勒斯特东和夜幕降临超前的实验主义,到蒙吉斩获金棕榈的《四月三周两天》超强的现实主义,以及刚刚获得柏林金熊的《倒霉性爱》,普优的这部虽然不是其成名作,但也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蒙吉的影响。全片所有的视点都聚焦在男主一个人身上,他精心策划murder,离婚后的精神崩溃却表现得异常平静,而当结局的高潮来临时电影戛然而止了,留下了一丝意犹未尽的想象。
布加勒斯特郊区六故事#2(希望#3不要等5年)内向敏感距离感感觉像是同年RafiPitts自编自导自演的《猎人》的姊妹篇
连城映对@HKFA|喜欢,对暴力的刻画类比哈内克很合适,结尾愣是看出了幽默感。男主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看完一查发现是导演本人的时候笑到……杀前面两人之前的戏太催眠,没多少人的影厅里有个人打呼噜响彻全场,笑死我了。就是资料馆这个拷贝质量一般般……
社会有没有问题值得思索,但这种男人应该在第一时间被枪毙。以及,不要再出现这种自我意识从导演到主人公都狂妄磅礴的片子了,很难看,请创作者不要乐在其中甚至为此自豪。
7/10
直到进了警局,他才开始真正的交流,这幽默有多黑
这么长的电影,我竟然没看睡着。。好吧。。。。
如果放前些年,估计我能给此片四到五星,罗马尼亚电影总端上同样的现实主义素材,不免让胃口腻了。而且,此片中这个贼眉鼠眼到处打量的男主角,实在想把他拖出屏幕外来打一顿啊。
在會展很大的場館看,觀眾很少,二三十人吧。從未聽過如此震撼的槍聲。
1h.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这么文艺的犯罪片(比[让娜·迪尔曼]文艺多了……)。导演普优亲自上阵主演,90分钟才知道男主的名字,165分钟后才知道他杀的4个人是谁,片子结束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杀他们。然而正是如此程度的还原生活,才让那瞬间的暴力被无限放大。仍然是罗马尼亚新浪潮偏爱的集中叙事(故事时间仅为两天)
我觉得电影若是脱离了大众,变得高于现实,并且为了刻意肆意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想法而偏执的无可救药,脱离根基的新浪潮新思维是没人会支持的,导演自己拍着玩玩就好
3.6将剧情浓缩就是低配大象,将剧情丰富化就是低配恐怖分子,然而偏偏选择了低配迪尔曼的方式
各个层面都保持着孤独
罗马尼亚新浪潮。自导自编自演也是厉害了。就是太长了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