痖弦,台湾诗歌界的宗师级人物。陈怀恩导演拍得很棒,这一系列里人物最饱满的一集,痖弦老爷子80岁了,还是北方人的豪迈性格,说话声音响亮,时常爽朗地哈哈大笑,骨子里又有诗人的天真细致,讲到诗歌,回忆旧时人事,经常忍不住就热泪盈眶。
我一直以为痖弦像他的诗一样低沉阴郁,但没想到是个温润随和的老人。他的声音真是太好听,在影院里,环绕一片黑暗,沙哑却嘹亮,连天的高粱一样汹涌开来
詩人只寫了12年詩,88首發表作品,但是他說,一日詩人,一世詩人。看詩人寫詩,看詩人讀詩,看詩人的生命史。今人之詩作,缺少這些前輩的磨難、歷練、沉澱,所以才有諸多梨花體、烏青體之流。
“还有什么比失败的一生更富有诗意呢?”想起在台湾时听蒋勋讲课说到痖弦,给我们看了他的诗,做了一整节课的赏析练习。看完纪录片,看到抄诗、念诗和温哥华的片段便忍不住落泪,在片中出现的诗,像最轻盈的蝴蝶落在我心脏那薄得几乎透明的叶脉之上,蝴蝶款款飞,脚落在最敏感的心弦上,我颤动不已,蝴蝶并不知情。
“所以神把我支开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晓得。”
观看之必要
看他读红玉米那首诗,在黑暗的影院里忍不住落泪。
看时《大江大海》的片段在脑海闪过,许多记忆里一个永痛的1948年。个人的生命放到历史里才显出意义。蒋勋在码头边读起《深渊》,惊讶地说,你那时候很大胆啊,批评政府。办创世纪的时候,他们把左派诗人化了名藏在书里,确实大胆。看完电影出来,新闻报民进党胜出。好像在给这场漫长回忆画终止符。
上一代的傳奇,消逝中的人和事,聽來叫人神往而感傷。
如诗的电影,被柔软的美好和回忆的离愁触动而流泪之必要。文学电影,好爱这种存在
導演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質:幽默感、深情,委委道來⋯⋯👍👍👍飄零君莫恨好句在天涯
「飄零君莫恨,好句在天涯」。一個理髮店,剪一次頭髮,就回憶完他的一生。瘂弦確實是一個好詩人。片中蔣勳在黃昏中誦讀「深淵」那段,我猛地回到現實中——那一夜,他也為我讀過此詩。人吶,不過是孤獨地活著。
后来,他的名字就写在风上。
加拿大将来华人多了,就叫chinada,美国将来华人多了,就叫美利坚和中国
此前不知道瘂弦,不晓得他的影响力,也没有读过他的诗。看完非常非常喜欢先生的人生故事,是萦绕那个大时代的一首温柔却执着的将进酒啊。从读抄禁书的左营青年,到在爱荷华与国际友人谈笑风生的文学青年,和桥桥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再到楚汉争霸的联合报副刊王,为《幼师文艺》《创世纪》贡献,又做了商禽、林怀民的密友,蒋勋、席慕蓉的恩师。家事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永恒伤痛,“红玉米挂着,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红玉米挂着”。//想读书单又厚了一摞!
一直以为痖弦是高冷型的…没想到如此温润。商禽迷弟就是你了
真的是太好了!他说他的遗憾是很少把自己的遗憾写进诗里,但席慕容流泪说,她明明在诗里看见了他。他爱上了一个一生都在生病的女人,在桥桥走后,他有一个箱子里放着她的文字,贴了一张纸条,写着“桥”的世界。他跟林怀民说,孟小冬离开梅兰芳时,梅兰芳对自己说不怕,其实不是不怕,是不要怕,说到这,他突然就落泪了。黄昏的海边,他对蒋勋说:再念一段诗,我听着过瘾。他年轻时最喜欢何其芳的《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现在只有这两棵榕树知道我年轻时的样子
哭死了。没有什么比一个失败的人生更像一首诗了。
诗人都是温柔的人文化圈也是一个圈大佬们彼此都是师友呀师友痖弦来自二胡嘶哑的声音大陆有wg台湾有戒严可是怎么结的果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