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2022-11-26三刷;白昼暖黄,夜晚暗蓝,夜幕中的这团亮火正是点燃他良心复苏的微暗之火(黑夜里由远及近的亮光被拍得格外美丽),染色得很好;夜景仍颇有难度,守夜人的影子映在墙上仿佛是死神的召唤,整部电影都酝酿着悲剧的气氛和宿命的走向,家族的誓言如一道谶语紧紧箍住后代。时空层次清晰,虽牵扯数代,短短75分钟内不疾不徐地交代,细腻丰富;道德感作祟的煎熬,是默片中常见主题,也最能体现其光影语言,阴影在脸部的跳动是灵魂的外显。ps.几乎所有这种煎熬都无法不联想到陀斯妥耶夫斯基。
t75f215266
网络DVD资源,糊的字幕卡勉强看清,无从评价画面(羡慕泥萌上海影迷!)。阶级观念害死人
三代人的爱情婚姻悲剧,重复上演贵族公子爱上家中女仆又抛弃的戏码。时间跨度超过三十年,用多次闪回结构讲述:①男主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天,回忆往事临终告诫儿子;②三十年后,成为审判长的男主在判案中遇到被自己抛弃女仆的女儿,回忆起自己的曾经;③法庭辩护中讲出女儿自己临产前被抛弃赶出家门,导致深夜路边产婴孩子死亡,却被判处杀婴罪过。男主困于执法的正义和亲情的拯救之间两难,导致走向人生终点。即便要给这个家族最后的成员,这个女儿一个好结局,也还是给安排嫁给海外富商,用婚礼来实现好归宿,在当时条件下还不具备让女性可以实现独立自主的出路。
7。挺诗意的,只是字幕太小,写信的内容看不大清。
处女作
宿命与恶果。1919年有这样的反思已是动人的了。多处穿插回忆叙事。
字幕有点看不太懂,可怜的英文,可能也没机会重看了~
amasterpiece,德莱叶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蒙太奇集中在火炬那一段,现在看来都非常有新意。德拉姆那部德莱叶传也提到了这片子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某些地方的肥皂剧情比如被赶出门的私生女立刻生小孩一笔带过。还有一个就是主角的妆容和演技问题,这片子里只有审判长一个人是专业演员,并且是德莱叶所供职的北欧公司的旗下演员,所以德莱叶不得不启用他,在妆容问题上德莱叶也做了妥协,审判长还是涂了妆。所以在其他群演都不是专业演员只是自然演出并且应德莱叶的要求不化妆的情况下,审判长精湛的演技和按惯例的化妆显得格格不入且虚假突兀。当德莱叶逐渐拥有话语权和被认可后,他就不再妥协了,后期找的演员基本都是路人并且要求不化妆,这与德莱叶对现实主义的追求有关。另外,从这部处女作也可看出德莱叶私生子和孤儿的身世对他的影响。
過家家
有點像中國式的家族悲劇,但故事太於平淡
#德莱叶展#@美琪,很典型的默片,可以清晰看到电影初始年代的鲜明特点,以夸张的肢体语言为主的表演,娱乐性、情节性十足,村民邻里“津津乐道”的流言蜚语,虽然庭审时男男女女都掏出手帕抹眼泪,其实这都是他们无聊的日常生活最热衷的调剂是吧,当然还有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快乐结局,只是德莱叶的结尾也太太太大团圆了吧,不仅上一代的悲剧得以弥补,女儿开启幸福新生活,就连两位老仆人都被照顾到了,家里的小狗狗都参加了迟到的婚礼——难怪一开始给箱子里装了小狗的镜头,胶片时代的电影果然多无废笔,还有离开的小猫都绣了枕套留影哈哈哈,德莱叶老师真是无微不至的好心肠!连作为影展的正直三观也考虑到了咳咳——不负女儿、不负家族誓言、更不负法律的尊严!村民举着火把一段无比亮眼,搁在如今的电影里表现力都非凡
沁人的芬芳啊,相比之下,苏联人的蒙太奇真是野蛮得不行。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最早的剧情长片之一,一则跨越三代,不停纠缠在不伦与血统之间的家族故事。德莱叶不仅赋予本片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气氛,也尖锐的触碰了个体感情与森严的血统律法冲突时,道德与宗教都无法解决的矛盾。导演将自己身为私生子的身世背景融入到影片之中,默片就能做到多层次叙事。
现在想想当年西方对于私生子的界定也太严格了,不仅是单身未婚所生的孩子叫私生子,就是爸妈结合时间早于结婚时间所生出的孩子,也会被认定为私生子!一家三代,其实是以中间那代KarlVictor为主要叙事,回忆连着回忆,讲述Karl如何引诱了自己的堂姐妹,如何抛弃了她;女儿又如何因为做家庭教师被人引诱与驱逐。现实中KarlVictor却是一个备受人尊敬的审判长,最后,Karl救下了女儿的性命,又看着女儿结婚,回到老宅(收尾呼应了)沙漏滴完,油尽灯枯呢!其中,一只小猫三只狗小时候吃饭可太可爱了!两个男仆女仆也展现了岁月的变化呢!这居然是德莱叶的处女作???这翻书讲故事的片头片尾设计,后来的沉静如海是不是也在这里学到好多呢?
20221126德莱叶回顾展
1919年就开始探讨这种话题啦
人物刻画,悲剧的轮回,结尾略显突兀,基调过于苍凉,凸现了法律、宗教信仰和道德的冲突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牺牲的悲剧性。。处女作中有一抹同性恋苗头。
主题到现在依然不会过时,对于女性的关怀,对于司法公正的思考,甚至还有小动物的片段,观感还比较顺畅。PS:中间一段火炬的画面令人动容。
1022INT.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