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舞者都有一扇上锁的门,编舞师为他们制作不同的锁,让观众可以拥抱门后的宝藏。从这个角度看Gaga先生就像说着世界语的锁匠,让人们领略到人体的律动之美!
太美了。与妻子的那段双人舞让我心碎了一地。
舞蹈作品的确精美绝伦,但OhadNaharin不是一个好丈夫。这种故事看得太多,让人麻木又心碎。(他跟小自己32岁的Eri生孩子,还公开宣称她不是他第一个爱上的舞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很想骂一句贱人再见。)
非常意外的收尾:Ohad在Mari去世后遗憾没要一个孩子,而年轻妻子Eri生育小孩之后一言不发从排练室离开。我曾以为舞者是世界上最能控制自己身体的人,他们是力量和自由的代表。而实际上,她们,和我们一样,永远在对抗重力、对抗爱的压迫、对抗身体的不自由。回想一下,Mari一直想要回到纽约,她的手表从未校对成特拉维夫时间,忍不住泪下……如果故事不是从这个男人的角度讲述,它又会是怎样?此外,人们游行反对宗教审查的段落必须高亮。/以色列影展@和平影都
16年来魔都演了《十舞》啊,确实是天才级别的,不过采访里的一个人说的“不具备普适性”
果真是让人心间满是回响的好舞蹈,影片完成度接近Pina。另附演出信息:巴希瓦舞团10.17-18会来上海。补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看完十舞,现场表演恣肆到无法言语。人生那么多感情和震颤,全都在里面。
#shiff#作为纪录片比较平庸,素材和观点的组织都是这个题材最常见的方式,不太有重点,相对于pina来说,拍的还是比较通俗。
"Theessenceofeverythinginnothing."
很久没看到拍的这么好的纪录片了。耗费了8年,和自己的cameraman撕逼,和自己的editor撕逼。Nosuffer,nogain.
导演说OhadNaharin本人看了电影之后,觉得如果他来导,会是不一样的东西。但这本片子不管是艺术性,还是资料性来看都很棒。
中段有一个《THREE》的片段,眼泪不自觉流下来(其实每一段舞都好看)片尾混剪了个时期作品。散场时有人在后头说“选老婆的眼光很专一”(都是亚(日)裔脸)那么问题来了,小时候学的舞到底是不是渣渣,真想重拾起来试试。美不胜收!十月等我#SIFF2016#
以被视为当代最重要的编舞大师之一的欧根•纳哈林为对象,传统地结合私密彩排影像与大量未曝光档案和演出片段,回顾其成长与创作生涯中的多处艰巨转折,聚焦其发明的侧重于舞者思维想象而非表演本身的“嘎嘎”语言和对舞者的声音控制,舞蹈的短暂性和电影的长存性之间的对话冲突也成为影片隐含的主题
3.5;素材整理和剪辑一般,情感制胜,对身体语言和技能的探索开发具有碾压级的想象力,在表现身体对外部空间的占用方面可谓极尽可能之能事;无论是童年回忆还是情感创伤,都被收纳进「身体」作为承载、消解、升华的容器,痛苦和喜悦在强力的肌肉纹理中散发,颤抖的手指末梢,渴求希冀的拥抱,肉身拍打的节奏,皆是舞蹈给予的力量。这样的人物注定是孤独星球生物,妻女离开后给到的茫然凝视,那一瞬间仿佛泄露了一些真实的自我。
不是所有现代舞都喜欢,玛莎葛兰姆属于故弄玄虚看不下去的一种,嘎嘎的和NDT的属于惊心动魄心电感应的一种
OhadNaharin真有明星相啊,长得像摇滚歌手,嗓音也极有磁性,ego还大(nonono中一句yes),野路子到22岁才入科班,地中海脊骨,去macho式动作,双人舞非常突出intimacy,还有点鬼畜,建国50周年上闹出退演风波(平移到此地不敢想),那段说lastwork的话相当有预见性,后一年就是川普和脱欧。纪录片素材充沛,大银幕观摩舞蹈的肉体真美好啊,但有个很大的问题是narrative单一,比如缺乏两任妻子的视角,从指导学生看是犟脾气,不知道嘎嘎是不是让他更柔软了,说艺术是everythinginnothing和评价学生身体局限但幻想无限,蛮有启发的。此类纪录片有文德斯深具作者性的Pina在前,实在是很难超越。
以色列电影周首映@白玉兰CGV“Theessenceofeverythingisnothing...Wemustlie.”
看哭了这是真正的大师
自然深刻
2016上海电影节第十一部,嘎嘎先生其实不是他的本名,是他创立的一种舞蹈方式,真是超级有个人风格的一个人,给我特别深的印象是他在纽约身无分文,一个人坐在浴室里弹着吉他,唱歌,然后把吉他里的水倒出来,那时候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一路他都坚持找到自己的风格,这才是最重要的。强烈推荐。
用Ohad的独白讲述串起私人影像、舞团排练和作品现场,由此展现一个舞蹈天才不可复制的人生。和文德斯的Pina侧重作品不同,这部更突出Ohad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