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集只有十分钟左右,但短小的节目都是精华,像一颗颗能量炸弹。总结起来就是,要想孩子过得好,首先父母要自己快乐。真正算起来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又何必在她身上强加那么多价值,当你需要情感需求的时候,请转向你的伴侣、朋友和家人,而不单纯是一个自认为可以操控的孩子。给她足够的空间,她才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她打怪升级的人生成长道路上,必要时扶一把,而不是时时插手。
养育孩子的困惑是跟孩子的成长同步的,专家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能够笃定地将自己的理念推广给别人,科学是片面的,并无法解释所有,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更大,所以也许并没有好的教育方式,所谓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也只是家长的假想,未来是孩子们自己的“已知圈”,学习能力和习惯才是关键!
有些观点还可以。
真的太值得多刷了。毕竟你还在成长。
尹烨
字字珠玑!
吹爆。每个成年人都应该看看。
思考深入,与时俱进
“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没有那种我是我生活的主角的感觉”
我执的关键是执我
说得都挺好,还是尹烨的最好看。如果还能再有一次重新做母亲的机会,我一定要爱自己,爱孩子,不苛求,放轻松,信任鼓励孩子,给孩子自由,静静地陪伴他成长。
有几位讲者说的是真好!当父母之前会再看一遍。
非常有意义,专家们说的也很好,挑挑毛病的话就是每集时长太短了,一个人尽量一集讲完更完整(长的话就2集),而且片头片尾曲对我来说有点突兀,中间为了配合专家们的讲解做的配图视频音效啥的也没有必要,太花哨了。大道至简,才更加高级。
人对某种事情的解释是有影响,这其实就是内因在起决定作用!
那么多人讲了那么多方法其实说到根上看起来又都差不多想给孩子好的教育的前提是大人自己不拧巴
太好了
马丁·布伯论述了人的两种关系,即“我与它”和“我与你”的关系。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而与你相遇,这时的关系就是“我与你”。整部纪录片基本上都是在教人如何去发展“我你关系”而不是“我它关系”,特别在亲子关系里。李松蔚老师那几讲特别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人在学校学习的阶段就是一个学着发现自己可爱发现自己哪里值得爱的阶段。只是很可惜,我的学校学习阶段是相反的,我发现的是自己如何不可爱如何布置的被爱。
作为母亲,我希望我的孩子心理和身体健康,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长大,做她想做的事,有自己的喜欢与热爱。我希望自己有足够多的耐心和勇气来陪伴她成长,有足够多的智慧来应对成长路上的每一次挫折和进步,所以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受益匪浅
教育孩子无非就是尊重、平等和边界感,另外每个家长最该学习的就是如何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