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地送一个五星。旁白这种东西一看就是后来加上去的,以这种长镜头的设计怎么可能用旁白嘛。整体视听风格是锡兰一路“第三世界长镜头美学”,本来指望叙事上能有些突破(比如[小亚细亚]这样的)但还是难为他们了,这片儿能过审绝对是一个奇迹。陈建斌略有点气场过强,但控制力堪比[立春]里的蒋雯丽
又是地狱般的中国,不知道是否在电影节看到才会增强对这样题材的反感度,搞得自己像个五毛。不过,实在讨厌那种装逼不说话的主角(包括安哲电影里一贯的哈维凯特形象也如此),黑漆麻姑洞以至于让人物面孔和叙事都模糊难辨的内景。而且记得原来的真实故事非常武侠非常光明,被阴暗的弄成这么一个地域。
想说的可以说出很多,不想说一句话就是“《三峡好人》版《盲井》”
回想起来觉得还有点意思。。但是这个电影关注的群体却不太能接触到这个电影,能看到这个电影的群体却也无法切身体会。甚至评价。。
这种“穷山恶水、人物木讷、台词生硬、镜头呆长”的电影你们究竟还要拍多少部才够?
编剧之一的顾峥是我的剧作课老师,发现这部电影中充满了他所推崇的dardenne兄弟风格,对白极少,人物的构建和事件的发展完全使用动作和影像来表达。这会让观众游离,但却能让人全情投入,去体会细微的情感和戏剧性的张力。影片的内敛风格在第三幕得到爆发,让人惊喜。商业性欠缺,但艺术性卓越。
《红色康拜因》到《人山人海》蔡尚君顾小白这对搭档的进步很大,《人》是一部几乎贴着魔幻大国地面的国产公路片,破败淡漠冷暖自知,如果没有跑出“再难扛的事情有政府帮你解决”这样的东西就好了。喜欢重庆山城城中村搜凶手、矿井爆炸后童工做梦一般走出屋外煤灰漫天冥纸般乱飞地下暗火熊熊的场景。
挺喜欢有几个远景骑摩托的长镜头,带出了些地方风貌。不过自从进入黑煤窑之后就有点看得迷迷糊糊的,明明跑了的人又会出现,而且整个部分显然脱离了主线,出来讨论有人说是有修改,或者就是这个原因吧,结尾也变得无力了。不过还是文艺片的路数,不够紧张抓人
对于龙标版,最多是这个分数了
终于过审,看阉几何
重庆的贫民窟到陕西的黑矿,一个贵州农民的复仇寻凶之旅,展示的是这个社会的难以见到的那一面。陈建斌演得不错。我严重怀疑国内公映版和威尼斯影展版是两个结局,我看到的这个安了个光明的尾巴,勉强了些。矿炸了就结束挺好的。
最喜欢的是1故事2画面3音乐4表演,绝对的佳作。充满黑暗和悲剧气氛,叙事极其简练,有时会省略很多枝节,但是节奏太慢了,所以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啊。
删减的不像一部好片了
剧情太慢了,不习惯
哦黑呀~哦黑呀~
故事还行,可这片为啥能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啊啊啊?
一个技法成熟的导演遇到了一个没有发挥空间的故事。
人脸识别障碍症患者慎看,感谢HKIFF的吴秀波粉丝。先搞宁浩,再玩李杨……野心很大,但停留于表面写实的美学理念,是否太陈旧了一点?毫无动机的八千里路苦大仇深,全是展示
结合原始版的评论和上映版做了脑补,觉得蔡尚军着实有想法:对白和配乐都极度克制,中全景固定镜头占到全片3/4左右,大量广角中偶尔插几个长焦,每个阶段有其各自的无奈,环境取代演员成为了第一主角,剥离感十足,边缘人在社会中的渺小被无限放大;片子里太多其他导演的影子,既陌生又熟悉。
烂片如云的今天,依然有人坚持自己的风格,拍摄出一部很优秀的电影,但可惜的是,即便这样优秀的电影,都会瞬间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