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志演员的崩溃,靠母子情度过艰难岁月。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都有不舍得剪辑的通病,但尼古拉·莫里的细腻表演有加分(角色跟他主演的“是非不要来”很像,都是让女人相形见绌)。PS现实中遇到这样的男友估计很难不跑路吧,120击男主请跟我回家~~~~~~
于佩尔跑四秒钟龙套,《抹布男孩》(Garçonchiffon)14:12-14:16出场,最初是演男主母亲,后退出项目,遂友情露脸跑龙套支持,演一个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的路人,且就在于佩尔自家影院拍摄,
三星半。能够与阿诺德·瓦卢瓦这般相貌的男人相恋,也难怪30岁的主角杰瑞米整日疑神疑鬼。不过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尼古拉·莫里,并不想让影片满是小情小爱,如何发现自我最好的部分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莫里为杰瑞米这个角色赋予的敏感与软糯,像极了那些渴慕爱情,却在获得后从不放过彼此的个体,无论从表演上,还是编剧上都很是细腻。莫里能够在一部爱情氛围浓重的处女作中找到如此明确的叙事表达,已是不俗的发挥。
感情的不顺,事业的坎坷,非比寻常的嫉妒心所导致的这一切都会慢慢变好。或者说,有一条小狗真的能改变你的生活。
人类的感情并不相通,我只是无端地看得开心😆😆
将剧本围读与排演,由剧场搬到了原乡的家中,家庭关系反馈到了角色塑造。是双线的,首演之夜,Jeremy与母亲同步化妆,同步登台。
“你喜欢男人的什么呢?”“我觉得是因为我不懂他们,才喜欢的。”
从《佩尔德利》再到自己作为导演,Nicolas依然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可爱--喜欢听他讲话,喜欢紧张的碎碎念。不过故事上感觉略微单调,大概是逃不过这种自我剖析型电影“毁灭一切-BUT有人爱我守护我“的套路通病。男主被嫉妒心冲毁、极度自我中心的“戏精”、无比脆弱,最终又以一种没那么糟糕的方式作结,欠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英文片名的“BestPart”来形容于此,会否过于假了些?片长若能精简,改成更为情调与点到即止的生活小品会更衬角色的背景。
有点像泰德斯基(butinagoodway),一种朴实的自恋。
ArnaudValois这一点小胡子真是迷死我了
太抓马了,但养狗就可以改善的意思吗
很不错的人物。
阿诺德戏份好少啊
谷歌有枪版的1.36GB外语配音硬字幕磁力链接
同性恋的感情要比正常异性恋的感情脆弱的多。
#23rdMiamiOUTshine7分,为情所爱,为情所困,也为情所伤。每个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有嫉妒这种情感,这并非坏事,但当嫉妒被无限放大,你就再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整部电影的节奏和情感更适合慢下来品味。
以不傲慢的姿态去承认自己自我中心,且到最后也并没有拍成更关注他人的电影这点很好,但凯文这个角色实在太基佬意淫了。那种过了难关又没完全过的感觉和修女那段的幽默感很菲力瑞斯,剩下的不知道是不是尼古拉.莫里的私人记忆。
拥有「柔弱」体质的《抹布男孩》想要知道自己是否也有「坚强」的一面。答案是肯定的。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什么意思呢?大概意思是说,温柔脆弱是人和草木生存时的形态,坚硬枯槁则是人和草木死亡时的相貌。故而,坚强是通往毁灭的,柔弱是走向生存的。显而易见,遭遇「tobeornottobe」困扰的男主是一个不知自己体内「毁灭基因」多,还是「生存基因」多的新生儿。颇具幽默感的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自杀」来重新探索「我是谁」这一必然要去追问却不一定能得到确切回答的命题,而这一「偶然」的人生拐点似乎也让他距离更好的自己又近了一步:坚强者,死之徒也——有如他的父亲和伴侣们;柔弱者,生之徒也——亦如他的母亲和姐妹们。
3.5被无可名状的小情绪说打动,脆弱敏感的人就像是情绪的天然放大镜,一不小心就会烧到自己。(于佩尔很给面子也入镜了,似乎是从自家的影院出来的,惊喜!)
我不可以,除了ThéoChris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