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和惊悚都不足,但有点恐怖谷效应
倒是充分发挥了Two-StripTechnicolor的特点,不管真人蜡像全都一副半死不活的脸色…故事到处侧漏,可看性远不如AndréDeToth后来的3D版。
1953版《恐怖蜡像馆》几乎照本宣科翻拍此版,1933版相对出挑的是具有神经喜剧特质的女主角(同时是记者身份),诙谐、快节奏的台词增加了趣味性。艺术指导也很棒,尤其是几处光影的表现,蜡像的逼真性也要优于1953版。
【3.0】
3.5星,结尾我?==(扣分!)CC选的这两部柯蒂斯+华纳的恐怖片都是以记者视角叙述故事,同时负责搞笑调剂恐怖氛围。或许就如霍克斯所说,早年观众爱看喜剧,一部电影没有喜剧演员是不可能的。蜡像果然都是真人扮的hhhhhh
乔治卢卡斯基金修复,迈克尔柯蒂兹与表现主义,英国开膛手杰克,真实存在,格伦达法瑞尔抢戏,痴迷和毛骨悚然,高潮戏依旧闪闪发光,结尾减分。
78.13
和《X博士》相似的俏皮的台词设计,同款装扮尸体潜入停尸房的剧情设计和记者为了找新闻主动舍身遇险的主角设计。优于多数恐怖电影的地方在于人物设计的特殊和真实,女主开放野心勃勃且嘴皮子厉害的新女性形象,结尾给女主的选择的设计,是选择一起冒险但胆小怕事的富公子还是志趣相投日久生情的上司,无不是恐怖故事之外关于主角真实感塑造的加分之处。
比我爷爷还老的电影。但30s的衣品现在仍然属于经典......重点是因拍摄条件限制,蜡像跟真人无差,反而蜡像特写的诡异效果赛比后面延续的几部中血糊啦叽撕脸的画面。剧情有点像早前看过的一部埃及法老和妻子的故事,很早了,也是转生之后并不认他的设定hhhh等以后再去看看24版对比一下,我因为恐影启蒙时期被05版吓出阴影,算是从深度血腥—轻度—恐怖—惊悚的顺序看下来,所以感觉略有点清汤寡水。早期的文艺惊悚和现代的商业恐怖片放在一个IP里比较也不只是单纯论好坏吧,能把蜡像拍出这么多花样,我个人是每一部都看得挺开心的。
又要看评价人数不足的电影了,开森
该怎么说……私心三星给色调。
FayWray不是Blonde…GlendaFarrell才是真女主…
3.5/5有点卡里加里;双色技术显得非常粗糙要是有更加先进的上色技术效果会更好;要是能够多一些老头找worth复仇的戏码之类的感觉更妥一些;结尾有点不喜
双基色特艺彩加分不少,特效化妆也很不错,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依然不觉得雷人。。。1953年版基本上完全照搬,并且对后来的各种“蜡像馆”都很有启发。。。ps出生于英国成长于舞台的莱昂内尔.阿特威尔演技还是相当出色的。。。
起初以为是灵异恐怖片,结果发现是个谋杀悬疑片,恐怖悬念都够不着,蜡像倒是挺逼真。
原作共翻拍了三版,2005版毫无意外是最烂的。初版平平无奇,没什么值得说的地方,而且最后对决部分拖沓得不行。1953版保留了JoanofArc和MarieAntoinette两个关键意象及部分台词,但对剧情做的几处修改显然让故事更加精炼和集中,比如把死者的花花公子前男友和走私犯这两条线砍掉,女主身份从完全旁观者身份的记者变为玛丽王后预备役+学徒女友(即代替了初版女配位置)。另外一个关键改动就是圣女贞德皮下是陌生女子而非女主室友,个人认为1953版女主通过单边耳洞确认蜡像身份的情节更富有细节和说服力。不过初版也有其可取之处,比如火灾和东山再起之间相隔十年左右,更符合物色并培训助手所需的实际时间。然而两版有个共同之处让我很是疑惑,为啥一帮青壮年竟然打不过一个重度烧伤、腿脚不便的艺术家?
早期Technicolor工艺质感有点意思,蜡像还是诡异的。虽然大部分故事比较脱离但恐怖部分的原型故事意义仍然有价值。
柯蒂兹《神秘蜡像馆》的氛围营造很到位,既古典又现代,估计也影响了后来的雅克·特纳。当然50年代的翻拍版也继承了一些精髓,至于21世纪的翻拍版就只剩下感官刺激和惊声尖叫,韵味已无处可寻。
三星半,早期老片的台词都很不错,编剧水平都很高
这是一个残酷的讽刺,你们这些没有灵魂的人,却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