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印尼語的主持人不是採浪漫主義、東方主義或救世主的視角,一種人類學民族誌式相處共話的探訪,花一個月時間觀察Sampela村定居巴瑤人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靠魚叉環保式捕魚、用排泄物養貝類的水上人家)、當代衝擊(伊斯蘭教傳入、漁業資源枯竭)與陰暗面(放棄殘障者、為了解決經濟問題非法加入赴澳捕鯊船)。
当地人关注的是生存问题,主持人纠结的是道德伦理问题,不要以自己为标准去轻易评判他人,主持人很客观。
本来以为是个讲渔猎的,没想到充分展现了西方圣母白左那可笑的价值观。第一集主持人的看法表达太多,这是纪录片,这样真的不好。总体来说7分吧,可以当做一个了解南海族群生活的窗口,第一集和第二集比较有意思,第三集不喜欢。
看了一些评论,我并不认为这个是西方主义价值观侵入到渔民生活中。而是当你见过那么多次海的时候,人类只是地球上非常渺小的一部分,捕捞可以是人类的一部分生活,但对世界上。数量越来越少的生物来说,那他们的生存空间呢?评论区里的人好傲慢啊,他们眼里只有人类。当你的海见的足够多的时候,你的眼里就能游躺着别的了。
疯狂推荐!看似是海洋纪录片,其实更多是人类学纪录片。第二集的故事很感人。纪录片只需要呈现问题,但是问题出来之后那种无法作为的无力感和绝望真的揪心。第三集也是太有趣了!好像只有在资源匮乏的恶劣环境下,原始交易模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才再一次让我感受到commerce的价值,原来也可以很纯粹很善良。我们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价值观看世界,体验者也不例外,但他并没有过多地介入,我还是很能和体验者共情的。想看他把所有岛上的人文生活都拍成纪录片!再出他个300集!无比希望所有的人类文明都可以得以保留,更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自己去看一看。再次感叹,地球和其孕育的文化都真的都太!有!趣!了!
“请告诉你们国家的人,我们捕鲸仅仅是为了生存。有了鲸鱼,我们才能生存。没有鲸鱼,我们就会死。”
巴夭族神奇的卡贝一家,75岁都能在15米下打鱼,而且从不空手而回,一般人早都得脑溢血了。但是他们就是卖不出价钱。每年去澳大利亚搞鱼翅。
南太平洋三个以海洋为生的族群1:拉玛莱拉的捕鲸人2:海上吉普赛-巴瑶族3:海岛连接下的库拉文化他们世世代代以自己的方式与海洋共生,而全球化捕鱼业、旅游业、过度捕捞……直接冲击到他们千百年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一切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一部分,难以阻挡也无法客观评价。ps:巴瑶族在水下各个宛若海王!所谓的自由潜高手和他们比起来都是渣渣
第二集最好看,让我想起澄碧湖上的游船岁月。第一集捕鲸人没有口齿打了一只又一只座头鲸、蝠鲼!!好恨。最后一集仿佛在看真实版《虚拟人生》,靠好感度增加bond,以臂环mark
作家威廉深入珊瑚礁三角区(theCoralTriangle)的三个部落,与当地人生活,记录下那些很可能就要消亡的古老传统,也展现出现代化侵入带来的影响与矛盾:拉玛莱拉人(Lamalera)住在海岸边石砌的渔村,乘狭长人力艇出海捕鱼,举着最朴实的矛抢高高跃起扑向抹香鲸,在这里现代价值观和高贵野蛮人的期翼将受到挑战。巴夭人(Bajau)肌肉紧实匀称,村落整个搭在珊瑚,远看像海平面凭空浮起一座城。在这种完全融入海洋生态的社群,跛足男孩因无法游泳而遭人嫌弃,或许外面的世界能让他有更好的未来。巴布亚新几内亚岛链原住民种山药,并通过库拉圈(KulaRing)与其他岛上住民结盟,一种基于信任与权威关系的约定。成片于2015年,所以现在看着镜头里这些与海为伴的当地居民时,他们本身、他们的部落和文化很可能已发生巨变,不变的可能只有大海本身。
地球上,有那么一群人,以他们的方式在理解海洋,并世世代代生存下来。
被圈养在城市的我们,正在渐渐失去这种血液中的野性与勇气。看着现代工业和城镇贸易逐渐侵蚀着古老的传统与文化,虽说这是大势之所趋,文明之进步,还是不由得深深地惋惜。
为了生活!
去年12月去仙本那,对那里的巴瑶族人产生强烈的好奇,但都没有找到关于他们的纪录片或者书籍。一年之后偶然发现这部纪录片,真是缘分。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是海洋的一部分,想念她。
一流的题材,但是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个老外一直在那唠唠叨叨,不喜欢他在西方价值观背景下的所有评判,只管拍就好了,让观众自己去判断。
个个都是为了生存的勇士
Welcometothenewworld!!!
本来是为了捕鲸去看的,结果第二集最好看。原始的海上民族,之前就被陆上的人驱赶,现在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但他们分明拥有最优美的身体啊,在海里捕鱼的技能让人惊叹。人们对于捕鲸和捕一般的鱼,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别,或许是因为鲸个头太大了,造成巨物恐惧的同时,也造成巨物崇拜。
记不清很多年前在哪里听说有一个民族会为了潜水捕鱼而把耳膜刺破,隔一段时间就会想起这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原来他们是巴瑶族人。
第二集推荐。不需要那么多价值观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