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一年间三度易主,至于南明如何维系数十年,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slightlybiased,butIlikethepassionoftheauthor
这是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史。
五颗星:末代皇帝、无力回天、天灾人祸、呜呼哀哉!
听书听完。崇祯皇帝应该算是一个非常擅长政治的人物。光启皇帝年轻暴毙,面对飞扬跋扈的魏忠贤,他稳扎稳打,逐渐铲除了其残余势力,所用手段柔中带钢,可谓很经典的政治才华施展,大有后来康熙皇帝扳倒鳌拜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康熙无不过之。但是,即便政治能力如此突出,治国态度兢兢业业,也难以改变大明王朝的气数。内忧外患不断加剧:外患方面,东北的满清骚扰不断,为了支撑军饷不管加赋税,重负之下又有旱灾,使得饥民激增。内忧方面,山陕的匪贼到处流窜,饥民不断涌入,其声势如同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内忧外患是彼此助长的,连接线就是饥民。
记得很清楚,说话怪怪的
老师是东林党叙事角度果然清修明史把崇祯抹黑得很成功大家绕在这个套子里几百年来还把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归结到崇祯性格缺陷上真的没什么意思(研究历史还得政治正确,无奈)
傅小凡教授真的讲的好,后期的明朝真的是黑色喜剧
讲得很好喔,我在喜马拉我雅上随便搜到开始听的,就一连着听下去了。听易中天会睡着,听他的不太会睡着。会认真听完才睡。不容易走神,能抓得住听众。搜了下资料,原来是出身搞艺术的。表演能力果然是很专业的。又是真有历史数据和参考的,不是艺术夸张,又比评书更好听也更值得听一听了。
前面说书的味道有点重明主要亡于积病,而非全在崇祯。朱由检可以说在战略上和操作上,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认识又出自观察现实和运用原理。纵向比较,他算良的君主了,可全然没有达到挽救局势的要求。小学时没有去景山看看,长辈说晦气不去。可说皇帝的悲与苦,老百姓才是最悲苦的。
明亡于崇祯,但我赞同傅小凡老师的观点:崇祯是末代皇帝,但他并非亡国之君。崇祯放在整个历史上,应该能算是中上水准的皇帝,缺少好皇帝的胸怀,但非常勤政自律,勤能补拙,如果接手的不是这样的一堆烂摊子,相信崇祯能开创出一个好局面。相比于一般的皇帝,崇祯可以说是半路出家的,没有当过太子,本来只是个藩王,这样的他,特别急于证明自己,特别害怕自己的根基不稳,不相信他人,这样的缺点,在这个乱世被无限放大了,做了很多错事。但即便如此,明亡的大部分责任,还是在于万历,天启的昏庸,大臣的党同伐异不作为。崇祯没有扶大厦将倾之才,这样内部已经被驻空的大明,不是他能够力挽狂澜的。明朝这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亡的确实让人感慨,只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求证的命题,假如崇祯不杀袁崇焕会如何。傅小凡老师的讲课听着很舒服。
兴衰有道理,听我细分析。喜欢这个教授。
我感觉就像听评书。。。但就听故事打发时间而言还是挺好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哇,崇祯皇帝刚好反过来,运气也是太差了点儿。。。
和万历、天启比起来,崇祯真是冤死了,大明被前两位掏空了结局却由勤政爱民的崇祯背锅。但是崇祯多疑、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断杀将换臣导致大臣不敢多言担责,又因为观念束缚不敢坚定和谈以及南迁的决定,导致亡国的悲剧。我想如果崇祯如果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扶大厦之将倾也是有可能的。
帝国暮年,沉珂难愈。天灾,外患,内乱,一群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团,一个本来不是皇帝的皇帝。
崇祯真是一个悲剧皇帝。
对崇祯印象深刻的一个评价,三勤,勤劳勤政勤奋,奈何明朝气数已尽,群臣无能,闹的崇祯亡国自缢景山的下场。崇祯自己的性格也有缺陷,生性多疑,逃避责任,好几次自断手足,导致身边无人可用。成功即合理,李自成的起义军,清朝的入关,一步一步,一个东西腐朽了,就把它打碎了重来,也没什么不好
百家讲坛版明朝那些事,但是这个讲的比明朝那些事大结局更加详细,比较科普向,没什么深度,对于了解崇祯年间的历史很有帮助,
傅老师直接点出来,明朝的灭亡,责任人应该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和万历皇帝朱翊钧。那段很燃,很高能,记忆犹新
平平淡淡,没有给人太多印象深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