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所有人。总在用不合时宜的方式去爱人,时常无法正确表示亲近,也不能真正融入人群,但那颗心却如此脆弱,即使心里不快活,也不会真正去恨人。活在世间,原本就很累,却总习惯用拧巴、自大、刻薄去掩饰自己,也许这样才能感觉到安全吧。
①绝逼是四十年后的我②结婚养孩子养狗都是想逃避自己的孤独,对伴侣子女宠物寄予厚望最后十有八九都会失望。③我一般倾向于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角色要狠心,狠心出杰作。这剧还好没残忍,喜欢结尾,给像olive一样的人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theworldbafflesme,butidon'twanttoleaveityet”
人大约贵在自知。但话又说回来,不自知的人就不配得到别人宽容以待吗?Olive穿着磨破的袜子在儿子家住了那么久,没人想到要为她买一双新的。急着摆脱母亲阴影的儿子,似乎没想过母亲也需要帮助。仅仅声讨别人的mean,并不能让这世界变好一点。还是多换位思考一下,多去关心自己身边需要关怀的亲友吧。
当我评判,我就忘了宽恕;当我愤怒和攻击,我就忘了爱;当我自以为正确,我其实错得离谱。
演技精湛,底本佳,阴戾气场三米八。但诚如她自陈,绝非性情卑下有意贬损,全出于保持距离的刚需。消极思考,时时警醒,拒斥寒暄、酒精、钢琴曲等轻柔眩晕。蔑视老好人又渴求包容,从不道歉但心结难解,未曾重视浪漫却日复一日打理她的花。惟其面对同类(e2),相逢过的总会重逢(e4),方见松动。
正相反。我看Olive恰是个一世都没活明白的人:始终用偏执、刻薄、敌意戕害着自己,也戕害身边每一个人。希求爱,又畏惧于释放爱、残忍地推开爱。表面是精钢铸就,在善意温情面前不为所动。内核脆性缺少支撑,心底里可怜地咂摸着自己的孤独。狗和丈夫一死她彻底崩溃。最终回的痛哭也算是她的痛悔吧。
HBO迷你剧《奥丽芙•基特里奇》。这才是真正有文学感的“消失的爱人”,但是是卡佛版的,棒极了,行云流水,心服口服。
我每天励志奋发,人前斗志昂扬,其实苟活性命、混吃等死;彼此寒暄,其实尔虞我诈;看似八面玲珑,其实装模作样;看似知朋天下,未知知心几人。我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确是整个人生。我很害怕像奥利弗这样老去,然而这似乎不可避免。竟越发地喜欢孤独了。。我好像一条狗。。。。9.4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的表演太过出色,事实证明她就算离开科恩兄弟同样是名优秀的演员,不愧奥斯卡影后。从一个刻薄、脾气古怪的中年女人变成一个刻薄的老女人,并缓慢的展示出她的外冷内热,孤独与悲凉。这里面有太多亮眼的角色与精彩的细节。
当下,我们真的是误会了丧的本意,真的丧不是所谓的放弃治疗,而是面对生活,并且了解到生活里不会出现大逆转,只是试图艰难的,日复一日的,摇摇晃晃地扶正它上轨道。
再次证明HBO的迷你要比正剧好一万倍。绝对的年度最佳。现在特别藐视真探Fargo之流。OliveKitteridge请横扫明年金球艾美。
看的时候想,编剧一定过着极其艰难的人生。如果才30岁,那他40岁之前会自杀的。如果他已经50、60多了,那这就是一次自我救赎。后来看到,原作家52岁写的这本小说,她母亲的父亲是自杀者。
有时候活得太明白反而是种不幸
这剧还是连起来看比较好,渐入佳境。活得太明白的人一定会比别人累,很多地方和我妈简直如出一辙,看着看着就想跪了。
一个叫奥丽芙·基特里奇的女人决定去死。基特里奇整理儿子的玩具时说,希望和孙子一起拭去儿子小时候火车模型上的灰尘,但此时只能自己来了。我忽然就有些妥协了子女结婚生子一半是为了对父母的责任这样的观点,不错,好的文艺作品让人变得宽容。一个人自杀时多么的羞愧。世界让我挫败,我还不舍离开。
最开始是在《大方》里看到的,后来买了书,读了几十页就弃了,书也找不着了。但是这个剧拍得真好,看得我想冲自己脑门来一枪。
本觉得活太清醒很累,最后又发现没有绝对清醒的人,只有随着一批又一批人更迭的正直是非被时间轰轰碾过,最后大家都成为被自我折磨又不甘心终结的灰尘。像第三集那样慌张出口又迅速消亡的真心话,大约就是多数生活真实所能被袒露的时限。
omg,这女人就是我娘啊!
与小说不同,剧里奥丽芙·基特里奇的主线设置更为明显,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演活了一个乖戾女人的中年与老年。在荧幕上,奥丽芙的尖酸刻薄被放大,因而让人更加难堪,她给予身边的亲人恒久的伤害,却也承受着来自生活的恶意。她既不更加幸运,也不更加可悲,这只是人生。
抵触,因为孤独。厌世,因为没有爱世的理由。每个怪胎都曾怀着平常的心面对这个怪胎的社会过,我们也都终将走向这样的精神世界。只是少数人,不服气地通过言行举止表现了出来,而更多的人,不过忍气吞声地假装安逸死去。